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刘越 陈立财
[导读] 目的:分析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
        刘越  陈立财
        大庆陈立财医疗美容诊所   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分析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需接受整形术治疗下眼袋患者5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下眼袋皮肤入路手术,观察组实施结膜入路整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的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患者更低,两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结膜入路整形术应用于患者下眼袋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结膜入路;整形术;下眼袋;临床效果
        人的脸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自然衰老痕迹,如眼袋等,这主要是因为眼部弹性的退化及眼轮匝肌的松弛造成下脸皮肤下垂或臃肿,且呈明显对称性表现[1]。眼袋多出现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中,但如果年轻群体中的部分人群由于眶内脂肪较多,引起假性疝出,也会形成眼袋[2]。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审美要求变高,整形需求逐渐增加,眼袋整形术也随之广泛作用于临床。针对眼袋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法,如下眼袋皮肤入路整形术、结膜入路等方式,在选择性切除眶内脂肪的同时也不会留下明显切口,基于此,本次研究应用结膜入路及下眼袋皮肤入路整形术分别治疗下眼袋患者,以此探讨结膜入路整形术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需接受整形术治疗下眼袋患者50例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34~46岁,平均年龄(38.45±3.52)岁;对照组男性6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35~45岁,平均年龄(38.12±3.98)岁。经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下眼袋皮肤入路整形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患者保持平卧,设计弧形切口于患者下睑睫毛下缘1-2mm处,对其进行面部消毒铺巾,实施局部浸润麻醉等待起效后,沿设计线切开,根据切口线横向将眼部皮肤与眼轮匝肌钝性分离,将眶隔筋膜和脂肪充分暴露后,实施内-中-外脂肪球的切除,切除完成后及时结扎止血,并告知患者向上看,复位其眶隔筋膜,上提轮匝肌并固定在外眦骨膜上,以吸收线将眶隔筋膜收紧,缝合切口并包扎。
   观察组患者实施结膜入路整形术,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麻醉起效前流程同上,起效后翻开患者下眼睑,使其下睑板充分暴露,取一道1mm横向切口于患者脸板缘结膜及眼睑裂中央处,牵开开创边缘处,剪开结膜下层,分离眼轮匝肌,将眶隔暴露后剪开眶隔膜并按压眼球,分离眶脂团及包膜,实施多于脂肪的切除,将剩余脂肪复原,对切口进行止血并缝合。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判定指标:根据患者下脸皮松弛改善情况及变化比例进行判断,变化比例为术前下睑眼袋比例与术后下睑眼袋比例之差,下眼睑眼袋比例=下睑袋槽高/睑裂高度。显效:下睑眼袋比例变化超过90%,下睑皮肤无臃肿、下垂;有效:下睑眼袋比例变化幅度在30%~90%,下睑皮肤臃肿、下垂有所改善;无效:下睑眼袋比例变化低于30%,下睑皮肤臃肿、下垂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下睑外翻、眼部红肿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采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采用(±s),行t检验,p<0.05代表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相比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更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讨论
        轻度眼袋患者在年轻群里中较为常见,通常通过调理即可,而中、重度眼袋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整形治疗,切除患者眼眶隔膜脂肪达到其眼部平滑的目的[3]。临床上的手术方式较多,其中下眼袋皮肤入路整形术、结膜入路整形术应用广泛,治疗效果也相对理想。
         在本次研究中,实施结膜入路整形术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实施下眼袋皮肤入路整形术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是在于,经皮肤入路对手术操作者的专业经验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若入路及切口缺乏精准性可能会造成切口过大、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留下切口瘢痕等风险[4]。经结膜入路相对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由下睑结膜处造手术切口,并有选择性的切除眶隔脂肪不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术中出血量也较少,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效果较好,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冯秋元,焦杰君,朱丽姣.结膜入路整形术治疗下眼袋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12):25-29.
[2]杨颖.探究不同类型眼袋整形的术式选择及临床应用体会[J].糖尿病天地,2018,15(12):190-191.?
[3]张骏,黄金龙,陈刚,等.经结膜入路下睑袋整形术联合眶隔脂肪游离移植矫正泪沟畸形的临床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39(6):838-841.
[4]包敏,刘育凤,刘宁,等.经结膜入路眼袋并睑眶沟畸形矫正术的临床效果[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21,27(01):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