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冯雷
[导读]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落实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
        冯雷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300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落实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住院次数少于A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下,改善了慢性心衰负面情绪,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患者发病频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心理护理;慢性心衰;生活质量
        慢性心衰作为心内科常见疾病,该病多是因患者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因心肌受到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异常,心脏排血量难以满足身体需求,患者身体功能因此受损,并出现心律失常等症状[1]。因疾病困扰,患者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存在不同程度障碍,需要实施合理治疗。该病目前并无特异性治疗方式,主要采取保守治疗,但疾病病情漫长,容易反复发作,进一步加重患者心理问题,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需要实施有效护理。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A组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61-82岁,平均(71.54±6.84)岁,病程1-12年,平均(6.52±1.11)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1例,Ⅳ级17例;B组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62-82岁,平均(72.03±6.95)岁,病程1-13年,平均(7.01±1.22)年,心功能分级:Ⅲ级22例,Ⅳ级16例。两组相比,P>0.05,可比。
纳入标准:(1)患者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2)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晰,无沟通障碍;(3)患者无先天性心脏病;(4)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血钾异常患者;(3)精神疾病及认知障碍患者;(4)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方法
A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如下:在患者疾病治疗时,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为患者讲述慢性心衰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讲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
B组在A组基础上,落实个性化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评估。在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为患者安排病房,并介绍 病房环境、医院设施,消除患者陌生感。在病房中,第一时间询问患者病情、家族病史、症状等,并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制定科学心理护理计划。(2)信息支持。根据患者文化水平不同,选择不同方式为患者介绍慢性心衰诱发因素、常见症状、用药类型、并发症等,降低患者因对疾病不确定导致的紧张、焦虑心理。(3)心理支持。以温和态度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内心烦恼,依照患者心理状况,对症实施心理暗示法、案例举证法、情绪发泄法等,增强患者治疗积极性,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低患者疾病发作频率。(4)家庭支持。家庭支持对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患者家属教育,为患者讲述支持患者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家属时常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关心,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住院时间与半年内住院次数。
(2)观察患者生活质量。使用心衰问卷调查评估,由患者自理能力、活动能力、健康水平及心理状态四方面评估,每项25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对患者基线资料分析,百分比率(%)以2验证;平均值±平方差(±s)以t值验证。α=0.05,小于该值,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与A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慢性心衰作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越发严峻,该病发生率逐渐上涨。慢性心衰的发生,主要因患者心肌功能退行性病变导致,同时,不良生活习惯、恶劣生活环境也是导致该病的原因,患者临床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身心健康。加之,慢性心衰是一种综合性疾病,当前并无特异性治疗方式,病情长,易反复发作,身体因素与经济影响,增大了患者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疾病维护[2]。多数慢性心衰患者为中老年人,对疾病认知不足,心理状态不稳,对疾病治疗信心不足,缺乏积极向上心态,直接影响了患者依从性与配合度,且长期负性心理易导致身体应激反应,加重患者病情。个性化心理护理下,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依照患者心理状况、情绪变化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缓解患者消极情绪,降低患者不必要担心与顾虑,和患者构建和谐关系[3]。同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其中,使患者家属深入患者内心,给予患者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在本研究中发现,B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住院次数少于A组,生活质量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可见,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应用,对患者病情干预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期间,加强个性化心理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不良情绪,使患者更快康复,降低患者疾病发作频率,增强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丹丹.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S2):153-155.
[2]茅溢恒, 袁鹏, 刘燕. 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康复效果[J]. 中国临床医学, 2019, 26(5):741-744.
[3]田焕, 张灵芳, 李姗,等. 随访信息平台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遵医行为及心脏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0, 36(24):1907-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