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住院病历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胡艳青
[导读] 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文件精神,
        胡艳青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摘要:为贯彻落实国家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文件精神,优化当下临床抗菌类药物科学用药水平,特此开展此次研究,本文主要对我院住院病历处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探究分析,并对抗菌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进行相应点评,阐述其相应的使用策略。本次研究中采取的主要方法是抽取我院在2019年中各个临床科室病历两百例,其中内科一百例,外科一百例,外科科室抽取的病历都是采取手术处理。本次的研究中选用的两百例住院处方中,有出现抗菌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根据本次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即针对我院住院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较好,但在应用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因此要强化对我院住院部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督管理,积极的开展相关的培训,提升我院住院医师的专业水平,优化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水准,提升我院住医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更多的住院患者早日出院。
关键词:住院处方;抗菌药物
引言
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提出了改善措施以减少药物滥用的发生率。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但是,不必要地使用抗菌药物存在许多问题,这导致病原微生物对药物的抵抗力增强。鉴于问题的严重性,为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在开展之前主要针对我院住院部各个科室收治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并选取2019年我院各个临床科室归档病历中随机的选中200例,内外科各占100例,其中外科包含神经、泌尿以及心胸与妇产、骨科普外科等总共累积一百例,在外科治系统选中的病历中都是采用的是有创手术,内科包含呼吸、消化、心血管与神经、肿瘤、肾病风湿等累积一百例。
1.2方法
对住院处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判断依据为各种药品的用药说明以及用药指南、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文,对本次研究中的选中的病历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概况进行研究。
二、结果
在本次的研究中,随机抽选的两百张住院处方中,有23张处方存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出现,在治疗中有12张不合理使用,在手术预防中有不合理使用处方11张。
2.1治疗药物不合理
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出现住院处方应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是源自药物的选择不合理,出现问题、没有缘由的更改抗菌药物、没有及时记录换药原因、患者出院带药不合理等。在此次调查中比较典型的案例如下:一名年纪处在五十五岁的患者,起初自身出现了频繁的尿急、反复的尿频以及尿痛,于此同时该患者已经有发生症状且发热持续三周,选择在2019年4月10日住院治疗,患者当时入院时经过院方的体温检测,患者体温显示三十八摄氏度,经过血液检查后,显示性粒细胞0.70;白细胞计数11.6×109/L,尿常规显示白细胞(+++)。针对该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的是头孢呋辛钠2g, 每天两次,经过两天的治疗后,复查其尿常规(++) ;并为其更换成氧氟沙星每天一次0.4g, 三天后复查,未见白细胞,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患者自身痊愈,选择了出院,在出院后的三天之内,继续选择服用环丙沙星。针对此住院处方抗菌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错误,(1)首先选择起始药物出现错误:针对患者尿路感染的情况,通常情况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而不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2)在患者的病历中没有中记录选择替代药物的原因,没有说明为什么选择更换药物,(3)患者出院后所带药物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在治疗期间选择了氧氟沙星,治疗结果证明该药有效。从医院出院后,应继续服用该药。

针对该住院处方的抗菌药物治疗给出的治疗建议如下,首先针对该患者的病情要酌情分析用药,结合过往经验要选择较为高效的抗菌药物,避免对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病情拖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进行更换药物时,要进行相应的阐述说明,表明对患者更换药物的理由,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选择出院时所携带的药物通常情况下是选择住院期间内,对患者病症发挥作用较大的药物,是患者在住院期间中证明的确有效的药物,当患者出院后所携带的药物不能被轻易更换。
2.2手术预防用药不合理
手术预防用药不合理主要存在问题为用药时间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以及药物选择不合理等.在该类型用药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如下,一位四十岁患者,该患者由于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患者身上多处出现损伤,在2019年4月20日选择紧急入院,经过我院确诊为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以及右胫骨闭合性骨折,急需选择手术治疗,在对该患者进行手术的前三十分钟内进进行了药物治疗,采用头孢呋辛2g,帮助患者预防干扰,在手术完成后的当天选择头孢甲肟1g静滴,每天两次,奥硝唑注射液0.5g,每天两次,患者在经历手术后的第二天,对患者体温跟踪测量显示38.7摄氏度,对其血液进行化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15.2×109/L,中性粒细胞0.75;当日再次抽血送细菌培养+药敏。对患者进行为期五天的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的提升逐渐恢复征程,再此期间内没有再进行抽血复查血常规。针对此次手术预防环节的用药进行探究分析,其点评如下:首先针对患者术后使用的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头孢甲肟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霉素,主要针对各种敏感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统疾病、烧伤和败血症的治疗,而本次案例的患者的属于下肢闭合性的骨折,无明显的感染,可以给予第一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霉素可有效预防。其次无药物联用指征,本次案例的患者没有厌氧菌感染的情况出现,因为患者本身是皮肤等管组织的挫伤,并不存在较深的伤口等,所以没有具备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的指征。最后的问题在于,本次案例中患者的药物治疗时间过长,本例患者下肢手术为I类切口,依据卫生部相关规定,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24h。但处方中连用5d,且期间未对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且病历中未详细说明使用理由。针对本次案例用药的建议如下:选择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从低到高的原则,不可无指征使用较高级别的抗菌药物。对于I类手术切口,有必要在术后24小时内检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最长的时间不应超过48小时。并且在病历中应注明长期使用的原因。对于那些没有较为明显的感染灶和药敏检验的这类患者,不可以盲目的使用联合抗菌药物。
三、讨论
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院医院病历中一般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良好,但仍然存在治疗用药和手术预防用药不合理的情况,表明在这两方面仍有待改进。医生和医院都可以执行特定的方法:(1)首先从医院的管理上入手,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要严格把关,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要以书面形式下发到各个科室,并要求严格按照相应规定用药。根据病人身体实际情况,依据药物临床应用标准,针对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将针对病情可能有效的药物临床应用方案给予医生,建议医生修改(2)住院药师应严格核对包含抗菌药物的处方,如有任何问题,将因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告知医生,并且给予准确的药物临床应用方案。
参考文献
[1]何作瑜,吴光樑,张文娟,等.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20-22.
[2]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卫医发[2004]285号.
[3]王烨,赵玉萍,孙艳萍,等.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2,20(4):348-50.
[4]陈霞,王素云,叶丽萍.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汁细菌培养与药敏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6(4):672-3.
[5]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Z].卫办医政发(2011)56号,2011.
[6]郭劲松.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的干预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157-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