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吉祥
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对儿科及新生儿科感染管理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在2020年4月1日-2021年4月1日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儿科以及新生儿科感染管理的时候,本科室共有49名工作人员。其中,男性工作人员共有10名,女性工作人员共39名。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1年,儿科及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1217例,发生医院感染5例;PDCA循环法实施期间,儿科及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1987例,发生医院感染1例。PDCA循环法实施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后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应洗手次数为18421次,实际洗手次数为11368次,手卫生依从性为61.71%,正确率87.12%;PDCA循环法实施后,应洗手次数为19142次,实际洗手次数为18963次,手卫生依从性为99.66%,正确率99.17%。PDCA循环法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PDCA循环,医护人员可以完成感染管理质控体系的构建,降低院感风险率,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因此,PDCA循环法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PDCA循环;新生儿科;儿科;感染管理;应用研究
引言
儿科及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还不完善,容易感染各种细菌等。现代医疗发展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越来越规范,检测技术手段呈多样化。儿童疾病患病率高,病情进展快,因此早期明确病因,对疾病的治疗、预后有很大作用。医院感染一直以来都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尤其是儿科及新生儿科交叉感染,相比于其他科室,儿科及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较高,因此在儿科及新生儿科中实施交叉感染预防工作具有重要价值。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适用于儿科及新生儿科交叉感染预防工作当中,不但能提升医院医疗质量,还能降低儿科及新生儿科的交叉感染发生率,应用价值较高。本研究主要分析PDCA循环临床管理应用于儿科及新生儿科的感染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4月1日到2021年4月1日成立PDCA管理模式,期间共计收治患儿1987例,本科室共有49名工作人员。其中,男性工作人员共有10名,女性工作人员共有39名;他们的年龄22~59岁;全部为本科学历。而在2019年4月1日到2020年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感染管理的时候,本科室的工作人员数量为42人。其中,男性工作人员共有6名,女性工作人员共有36名;他们的年龄为21~59岁;大专学历12人,本科学历30人。因为P>0.05,所以,这两组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及性别等资料的差异都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①P:成立PDCA循环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回顾性分析患儿在院内发生交叉感染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②D:患儿的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患病后易发生哭闹情况,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可能会导致患儿发生坠床等不良情况,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保洁人员需定时打扫病房,做好病房消毒工作,预防交叉感染,定期检测空气中的病菌含量,限制病房探视人数;加强对患儿呼吸道护理工作,定时为患儿拍背,促使患儿咳嗽、咳痰,促进患儿呼吸功能的改善。
③C:管理小组的负责人需要对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进行相应考核,考核重点在于医护人员是否根据无菌操作相关规范进行临床工作、医护人员的洗手规范程度以及医护人员对院感知识的知晓率等,通过相应的监督与考核提升医护人员对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的重视程度;对于检查或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系统培训。④A:管理小组每个月可针对目前的感染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本月检查、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下一阶段进行整改,持续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
PDCA循环法实施前,儿科及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1217例,发生医院感染5例;PDCA循环法实施后,儿科及新生儿科共收治患儿1987例,发生医院感染1例。PDCA循环法实施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比较
PDCA循环法实施后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3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
PDCA循环法实施前,应洗手次数为18421次,实际洗手次数为11368次,手卫生依从性为61.71%;PDCA循环法实施后,应洗手次数为19142次,实际洗手次数为18963次,手卫生依从性为99.06%。PDCA循环法实施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及新生儿科的病患年龄普遍较小,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自我防御功能不足,免疫能力较低。医护人员在对患儿的诊疗过程中对感染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手卫生不规范等原因的影响,大大地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几率。在儿科及新生儿科诊疗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常规的临床干预仅仅是做了病房和医院的消毒工作,给予患儿的人文关怀较少,进而造成治疗效果不理想。PDCA循环干预进一步完善了基础工作,更加重视患儿自身的需求,使患儿和家属明确对院内感染的认知,需尽量减少探视人员的人数和次数,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强化对患儿家属的人文关怀工作,使患儿、家属和医护人员形成亲密的关系,进一步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促进临床干预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对患儿进行科学合理化的饮食指导后,进一步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即采用综合性临床干预对策之后,能够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相关制度,改善整体的诊疗效果,在临床工作中从小事着手,及时调整病房内空调的温湿度,以进一步增加通风的效果,同时加装空气过滤装置,以确保病房内的空气得到及时流通,避免细菌的滋生,提高病房内的空气质量,防止病菌数超标,响患儿的进一步恢复。在临床工作中,还安排专职人员每天定时对病房进行消影毒,从而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临床医护人员主动和患儿家属沟通,了解患儿的身体恢复情况,一出现不良情况及时报告给经治医生,防止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PDCA循环感染管理应用于儿科及新生儿科患儿的临床诊疗中能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芳,张军付,沈德新.PDCA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09):1145-1146.
[2]杜燕萍.新生儿科医院感染重要环节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5(09):102-103.
[3]梁碧波,李玲珠.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因素的调查与护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4(22):32-33.
[4]禤健平.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干预的效果分析[J].天津护理,2018,24(04):305-306.
[5]方玉琦,唐建军,梁凤,胡敏,王星,肖冰,杨安.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现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8,23(03):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