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佳[作者简介:王志佳(1981—),男,汉,沈阳人,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物理学思想史、量子力学哲学。Tel:13940128187, Email: 616405084@qq.com。]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
【摘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许多国家表现出应对态度消极、手段笨拙,而中国政府则在最短时间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将疫情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体现出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理论自觉,具体思想表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全面协调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问题导向、辨析主次矛盾——丰富党的思想法宝;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放眼国际——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抗疫;哲学思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正值我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大功告成之年。这是对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力、“政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我党即将迎来的建党百年伟业的一次大考。从疫情首发,到即时决策、组织救治、预防布控、疑似排查、科研攻关,都充分体现了我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论的理论自觉。深入挖掘、整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哲学思维,有助于树立“一分预防胜过十分补救”的风险意识,避免疫情在全国进一步蔓延;有助于缩短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的时间;有助于培养对风险社会的前瞻性,建设风险文化,建立有效防控和治理风险的机制;有助于针对发展中的风险,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提出预测风险、抵制风险、化解风险的相关对策;有助于为疫情日益严重的国际社会提供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成功经验,彰显中国智慧。
一、坚持系统思维、强化全面协调——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冠肺炎是近一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流行性传染病,以其急迅的传播速度、广泛的感染范围、复杂的防控难度跃居人类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史之最。中共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思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认识论层面上自觉开创了抗疫制胜观、防疫创新观和国家安全观。
(一)抗疫制胜观
几乎超出所有人类疾控卫生科研机构的逆料:新冠肺炎疫情的迅猛突现,正值中国传统佳节返乡高潮的前夕,这样既加速了疫情传播的速度,又扩散了疫情的传染广度,加之新型冠状病毒自身的高传染性和高隐蔽性也就加大了防控难度。当各国政府要么在持观望态度、要么在消极抗疫时,以习近平总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决果敢的战略定力与病魔斗争、同时间赛跑,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决策会议,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因势利导制定重大战略决策。从遏制传染源上采取相应隔离,在极短时间内将疫情区域压缩至有效可控范围,接下来更是马不停蹄、乘胜追击,仅于三个月内便实现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相比其它国家在防疫和抗疫应对中的惊慌失措,世卫组织赴中国考察专家布鲁斯?艾尔沃德宣称:“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标准。”【1】即便如此我们未曾居功自傲、停滞不前,继而将注意力集中在个别突发区域的聚集性疫情歼灭战中,以东南沿海几个省份为先锋,率先发起抓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新的战略部署,使“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总体得以如期实现。由于疫情冲击,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从第二季度起便实现同比增长3.2%,第三季度同比增长4.9%,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达0.7%,中国成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唯一同期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二)防疫创新观
盖有非常之功,常行非常之事。坚持系统思维,强调全面协调发动人民战争,是我们党自创始以来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系统论认为,要素脱离了系统,将失去其功能;系统脱离了赖以维持的环境,则不能存在延续。基于此,党中央精准施策,迅速形成统一指挥、集中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一方面,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对于防控疫情的支撑作用,凝聚防疫抗疫的强大动力。动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加紧科学攻关与技术创新,精准缩短核算检测时间与降低群众检测成本,第一时间研发出安全性与有效性统一的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推动研究成果应用到“战疫”一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谈及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时指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2】54另一方面,各级党委闻令而动,全国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军营、从各级政府到基层社区、从医疗卫生机构到企业各就各位,形成防疫举措和宣传联动机制,使防控工作由应急性向常态化转变。既要对国内患者集中救治,又要心系海外中国公民,以发放“健康包”的方式向留学生等需要留在国外的群体提供支持,对于有归国需要的海外中国公民及确有困难的侨民协助所在国家、组织有序归国。由于中国政府适时采取了科学防治、精准管控、有序系统地战略部署,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充分彰显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三)国家安全观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彰显了我党善于运用制度力量抵御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彰显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完善的统筹发展观和严谨的国家安全观,时刻保持居安思危和忧患意识。在经济基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中提出的计划手段,又吸取了发达国家的市场手段;在上层建筑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保留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提出的集体主义思想,又吸收了发达国家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价值优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事实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尤其是长期累积的雄厚物质基础以及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强大的科技基础为患者的集中救治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疫情暴发伊始,表现出的浮躁甚至个别国家地区出现严重的社会动荡,中国政府在动员群众尽量减少外出几率、全民佩戴口罩、提出“禁足也是抗疫战斗”的口号时,表现出的党政军民学同舟共济、群众高度自治、严格遵守防控纪律且保持社会稳定,充分展示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手段的强大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中国政府能够从容应对病毒来势汹汹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坚持问题导向、辨析主次矛盾——丰富党的思想法宝
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人心惶惶,面对头绪万千、错综多变的态势,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充分运用唯物辩证的“两点论”和“重点论”,使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在短时间内变得井然有序,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法宝。
(一)在求真务实中建构新时代防控哲学
为了更加精准地研判疫情的走向、动态,逐步立稳全局,党和中央实时做出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疫情的防控工作,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坚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以期逐步恢复人民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在完善消费体制、灵活多元就业、开放引进外资、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等一系列纾困惠企举措,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旅游业等逐步有序复苏,大、中、小学分批分次有序复学复课,不同省份分级有序复工复产。与时间赛跑,同病毒争分夺秒,在抗疫斗争中不忘开拓扶贫攻坚战场,力求做到脱贫攻坚战和抗疫防疫战两不误。不能让一个同胞掉队,防止有些地区和群众因疫情致贫或返贫。通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努力,中国成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恢复经济增长的国家,为世界其它国家提供了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的中国样板,彰显了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大国风姿。
(二)在科学思维中建构新时代防控哲学
由古至今,科学技术一直是人类战胜疾病疫情的最有力武器。汉代张仲景提出疫病治疗应辨证施治的纲领性原则;西晋葛洪和隋朝巢元方针对传染病因进行深入探索和讨论;明末吴又可将病因归咎为“戾气”并提出空气传染和接触传染两种传染途径;清初刘奎将传染病分为温疫、寒疫和杂疫三类,明确分类而治的思想;时代推移,科学知识也在不断进步。一代代中国人在不断摸索中认识战胜疫情的科学方法:在与新冠病毒的抗击过程中,全国各地积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举措,优化科研人才发展政策,吸引激励更多优秀人才专攻科研,攻坚克难。加大科学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化建设体系。实行中西医结合,相得益彰的筛选出“三药三方”等在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药品和治疗方法。
(三)在实践斗争中建构新时代防控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2月初首位患者发病,1月初国家开始关注部署,下旬疫情蔓延、2月底日韩疫情暴发……在患者从一到百、到千、再到上万的过程中,我国一直坚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理论联系实际,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及时做出决策部署。目前,国内疫情呈现出零星散发和局部小暴发的特点,国际疫情防控治疗情势仍不容乐观。我们从实际出发,在防控和救治两个战场中协同作战,进一步加强药品及疫苗的科研攻关力度,加强全社会文明建设,推进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优化医疗设施布局,提高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奋力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
(四)在不忘初心中建构新时代防控哲学
来势迅猛的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造成较大冲击。面对本次疫情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不稳定性,树立底线思维,提升应变能力,做好较长时间应对风险挑战的思想及工作准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3】43为了保证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大局,我们扎实做好了“六稳”工作、全面落实了“六保”任务,在促进、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坚定不移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以及任务。
(五)在治国理政中建构新时代防控哲学
疫情是试金石,通过对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的一次集中检验,反应出在治国理政中的短板弱项,既为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与进步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健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提供了努力方向。疫情倒逼我们调整机制: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利用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公共安全防控。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建设定位明确的应急分级医疗救治体系,提升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出台应急急救设施、人防工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全国性的统一标准,确保事件突发时的忙中有序、衔接得当;完善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同行业协会医疗指导工作的合作共建体系,引导各级医疗机构从“被动地治”向“主动地防”转变。
三、坚持命运共同体主张、放眼国际——立己达人兼善天下
严峻的新冠疫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团体可以做到独善其身。其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愈发体现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也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的现实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热烈响应,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是鲜明旗帜。”【4】285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至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已逾七年之久,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在研判全球治理观问题与共同利益观问题上的科学预见性与战略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年3月27日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着重指出:“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5】时局的紧迫性再次提醒人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当下全球防御和抵抗新冠疫情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在疫情中,我国展现了兼善天下的合作意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重要倡议,即“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开展国际联防联控意味着:只有联合各国优秀科学家研发药物和疫苗,建立并开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实现疫情防控信息共享,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和安全,才能有效应对和战胜疫情。同时还要向有需要国家派遣在疫情临床医疗中有经验的医学专家。
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中国展现了兼善天下的责任意识。中国政府始终秉持公开、及时、负责的态度,积极践行国际公共卫生安全义务,无论是在及时准确更新疫情信息、研究发布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还是交流分享病例诊疗方案及疫情防控方案方面都做到了明确、透明、及时、全面。为研究新冠病毒提供了准确有力的数据支撑,为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扩散做出了实践性的指导。中国政府和民间还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多批次提供了急需的医疗物资。同时联系国情实际,提高产能产量,开放完善医疗物资市场和对外出口渠道,以“中国援助”与“中国制造”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虽然新冠肺炎疫情以其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的特点引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但同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响应。人类要战胜疫情,需要的是攻克难关的信念而不是借词卸责的恐慌,是和衷共济的团结而不是唯利是图的分裂,是集思广益合作而不是鲁莽灭裂的推诿。正如恩格斯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的复信中所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6】49它启示着人们,此次疫情意味着困难和挑战,也昭示着解除困境的机遇和道路。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勇于承担,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破解当下全球疫情防控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10004154231647682855%22%7D&n_type=-1&p_from=-1
[2]何毅亭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26/c_1125773468.htm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