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医疗纠纷 现状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江隆祥
[导读]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多以来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的13起典型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通过提出加强业务培训、
        江隆祥
        安徽省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安徽池州  247000

        【摘要】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多以来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发生的13起典型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通过提出加强业务培训、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加强医患沟通、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教、加强经费补助等对策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医疗纠纷、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各类人群面临的生活、工作、学业等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大,造成精神疾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加之近几年来人们对健康需求质量的提高及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致使精神病医院医疗纠纷呈现上升趋势,给医院管理和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发生的13起典型纠纷进行认真分析,发现了引发精神病医院医疗纠纷的几点主要因素,现就纠纷发生原因及对策阐述如下。
        一、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我院发生的13起典型纠纷,其发生主要与患者自身方面、医务人员方面、医患沟通方面等因素有关。
        二、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1.患者自身方面。
目前在我院住院的患者多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此类患者病程长、病情严重且社会功能严重减退,需长期住院封闭治疗,造成他们营养摄入不足、缺乏适宜锻炼,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等慢性躯体疾病逐渐增多,身体素质下降,极易引起摔伤、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甚至出现死亡等严重后果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同时因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病情变化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患者有时出现突发的自杀、自伤、外逃造成不良后果也会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2.医务人员方面。
一是医务人员不足、医疗技术发展滞后。精神科相对其他专科起步晚、发展慢,精神科医务人员相对社会地位较低,造成了精神科医务人员的紧缺、医疗技术发展滞后,导致诊疗效果及服务质量不能满足患者及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需求而引发纠纷。二是部分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不强。因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院,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单调且缺乏成就感,造成医务人员职业倦怠,部分医务人员在开展诊疗工作中医疗安全意识不强,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敏锐的觉察力,诊疗方案一成不变,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三是诊疗行为不规范。目前很多精神科医务人员为“半路转行”,他们以前从事其他专科工作,对精神科诊疗工作一知半解,缺乏系统知识体系和规范的培训,实施的诊疗行为不规范,极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四是医院管理不完善。由于医院管理不完善,医务人员对管理制度不落实或是落实不到位,存在医疗安全医患,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3.医患沟通方面。
一是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负担重,家属或监护人对患者的管理一般不足甚至不予监管,造成医务人员无法与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取得有效沟通,家属或监护人对患者的病情、诊疗方案及相关风险不了解,对诊疗效果不满意引起纠纷。二是家属或监护人长时间不参与诊疗过程,对部分项目的诊疗费用存在异议也易引起医疗纠纷。三是因沟通不完善,家属或监护人对医疗风险的发生不理解造成医疗纠纷。四是精神科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任务繁重,在医患沟通过程中沟通方式、沟通语气存在不当之处也易引发医疗纠纷。
4.社会因素方面。


一是目前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矛盾多发,部分社会公众处在一种浮躁和焦虑的状态,尤其是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由于长期压力过大,动辄就对诊疗服务提出异议引发纠纷。二是受市场经济冲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为了抓业务量、经济效益,大量收治患者,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引发纠纷。三是基层矛盾的转移。部分精神障碍患者,尤其是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其对自身精神障碍不认同,在居住地出现各种扰乱社会的行为,由当地政府送医治疗,但患者本人及家属存在异议,与当地政府产生矛盾,最后转移到治疗医院引发纠纷。
5.法律方面。
一是住院问题。在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对患者弱监管或不监管的情况下,精神障碍患者所属单位、当地政府在未征得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送入医院住院治疗,医院收治后即涉嫌侵犯人权,限制人身自由。对公安机关送来的住院患者,若无强制医疗决定书及有关鉴定意见,同时患者家属或监护人不知情的情况,医院可能侵犯患者的人身自由权〔2〕。以上两种情况均易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出院问题。部分患者出院时并非监护人接出院,然而患者在院外失踪或者出现其他意外时将引发纠纷〔3〕。三是证明问题。精神科常有部分患者由于争执、打架、意外伤害等原因而出现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家属常执意要求医生出具证明,说明病因,方便自己今后打官司,医生稍有不慎就会将自己卷入别人的纠纷中去〔4〕。四是防卫问题。对精神障碍患者发生暴力危险行为时,精神科医务人员约束性保护及防卫措施的采取也易引发纠纷,甚至涉嫌违法。
三、防范医疗纠纷的对策
1.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
保障医疗安全是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根本所在,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是保障医疗安全的核心。作为精神病医院应持续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及培训,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2.加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减少意外事件发生。
针对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的特点,医院应结合现有条件,加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营养支持、日常看护、适量锻炼、基础疾病诊疗,尽可能减少意外事件发生,防范医疗纠纷。
3.加强医患沟通,消除纠纷隐患。
一是强化医务人员主动沟通意识,主动对接患者家属或监护人,详细介绍患者病情、诊疗方案及医疗风险,让家属和监护人充分理解相关诊疗情况并完善签字手续。二是加强高风险患者沟通频次与深度。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理念,加强与高风险患者家属或监护人的沟通,定期详实、客观告知患者住院期间面临的一系列风险,提高家属或监护人对患者的关注度,做好心理预期,减少纠纷发生。三是加强弱监管或不监管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情况的备案管理。面对部分家属或监护人弱监管或不监管情况,医务人员应积极主动联系家属或监护人,争取取得有效联系;如多次沟通无效,应及时报告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及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备案管理,防范纠纷发生。
4.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教,防范纠纷发生。
精神障碍患者因其自身特殊性,涉及很多社会性和法律性问题,解决起来既要考虑医疗需求,又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关注家庭问题及社会问题。因此医务人员在处置该类患者过程中要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教,不仅自身遵守相关规范开展工作,同时要求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密切配合诊疗工作,保障患者合法权益,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5.加强经费补助,减轻患者负担。
部分医疗纠纷的发生是因为患者家属或监护人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产生的医患双方对立引发的,解决此类纠纷的最佳措施是政府、社会共同加强对给类患者的经费补助,减轻患者负担,改善医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
总之,精神病医院住院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很多环节都可能引发纠纷。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规范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谷伟,张敏,邓克文,赵建民.精神科投诉与医疗纠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  朱秀琳,杨柳霞,高玉霞.精神科医疗纠纷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3〕  朱秀琳,杨柳霞,高玉霞.精神科医疗纠纷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4〕  朱秀琳,杨柳霞,高玉霞.精神科医疗纠纷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