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脑外伤瘫痪患者行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温如果
[导读] 目的 分析脑外伤瘫痪患者行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温如果
        武警辽宁省总队医院特色专业一科 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目的 分析脑外伤瘫痪患者行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外伤瘫痪患者78例做为分析对象,将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参照组和针灸组,每组39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的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进行治疗,针灸组在常规康复运动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针灸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4%(38/39),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79.4%(31/39),针灸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70.6±2.4)分、(68.9±2.6)分,针灸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91.4±2.5)分、(89.5±2.3)分,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脑外伤瘫痪患者康复治疗时,在基础康复运动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关键词】脑外伤瘫痪;针灸;康复;临床效果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脑外伤疾病治疗的效果显著升高,但患者在出现脑外伤瘫痪之后,并没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过程当中,尤其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经及时的救治能够提高存活率[1]。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失语与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存在,给患者与患者家属造成困扰。本次以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8例脑外伤瘫痪患者做为分析对象,分析脑外伤瘫痪患者基础运动康复加用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外伤瘫痪患者78例做为分析对象,将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参照组和针灸组,每组39例患者。参照组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均在38-6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7.8±12.6)岁。针灸组男性有19例,女性20例,年龄均在37-68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8.4±12.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康复,患者进行常规的运动疗法及关节活动度训练,并且按照具体的康复锻炼方式进行恢复。
针灸组:常规康复运动基础上,给予患者进行针灸康复治疗,在实施针灸的过程当中,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头针选取颞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选用28-30号长1.5-3寸的毫针,针与头皮成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得气后迅速且反复进行捻转,同时配合被动活动患侧肢体。体针上肢瘫痪选取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内关等。下肢瘫痪的患者选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冲等穴位,每次在上肢和下肢各选取3到5个穴位,针对硬瘫的患者,需要使用较强的刺激,软瘫的患者采用平补平泻的方式。言语不清晰的患者选取廉泉,吞咽困难三棱针点刺金津、玉液。一般留针30分钟,期间行捻转2-3次。针灸完之后,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是:四肢关节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翻身的训练,患者由半坐位、坐位、床边坐位与坐椅子、轮椅上实施坐起性康复的锻炼。坐起至起立的训练,患者由站立开始再到扶站,最后患者进行独立行走康复训练的过程。步行的训练,选取扶持物体之后,患者步行,直到患者能够独自行走,直到患者能够自己直线行走进行训练。对上肢和手功能训练,包括对患侧肢体肩、肘、腕、掌和指等关节的活动度训练。下肢的训练是通过步态训练为主,按照患者功能状态实施相关训练,患者每天坚持锻炼一次,每次0.5小时,在这之后再酌情增大训练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情况,将治疗有效指标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指标,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偏瘫症状完全消失,肌力恢复的程度均在4级以上,患者能够独立行走或者达到基本生活自理。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语言功能、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能够在家属的搀扶下,进行下床活动。无效: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没有显著的改善。统计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根据FuglMeyer感觉运动恢复量表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与评分标准)评分情况[2]。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治疗有效指标以(%)表示,行X2检验。各评分指标以(xˉ±s)表示,行t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针灸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4%(38/39),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79.4%(31/39),针灸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情况分布(%)

2.2参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70.6±2.4)分、(68.9±2.6)分,针灸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91.4±2.5)分、(89.5±2.3)分,针灸组各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分布

3结论
脑外伤属于比较常见的外伤,伴随建筑与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致使这类外伤疾病发病机率也会越来越高[3]。脑外伤后瘫痪多因上下运动神经元单一受损或两者合并损伤所致。在促进脑外伤恢复的手段中,针灸康复治疗被认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干预方式 [4-5]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治疗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休眠的神经细胞觉醒或使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复活,使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功能得到改善,特别是针灸治疗中的头针,此部分作用更强烈。中医认为,针灸能够起到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等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患者外伤后生活自理能力。
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针灸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4%,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79.4%,针灸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参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70.6±2.4)分、(68.9±2.6)分,针灸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91.4±2.5)分、(89.5±2.3)分,针灸组各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说明在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过程中,基础康复运动加针灸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针灸康复治疗模式主要是采用中医理念,根据患者详细病情,制定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瘫痪程度及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实施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6]。从而能够有效的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在脑外伤瘫痪患者当中,加用针灸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田秀春,李九强. 观察脑外伤瘫痪患者行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J]. 双足与保健,2019,28(9):26-27.
[2]杨亮,巩建胜. 脑外伤瘫痪患者经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J]. 医药前沿,2018,8(20):315-316.
[3]马燕红. 脑外伤瘫痪病人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18,8(34):339.
[4]冉春风,蓝秀兰,王中彬. 现代康复医学[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26-7.
[5]张宾. 针灸与康复训练队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5(14):226-7.
[6]郭海龙. 脑外伤瘫痪患者经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2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