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邹英威
[导读] 目的 对甲状腺病症中使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展开探讨。方法 选择86例于某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
        邹英威
        荣成市中医院,山东省荣成市,264300
        摘要:目的  对甲状腺病症中使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展开探讨。方法 选择86例于某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的是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者则用到的是传统的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手术指标进行对比,对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疼痛法 (VAS)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对比。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都比较低,并且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也相对较少,而瘢痕评分要比对照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都比手术之前低;而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相对较低。结论 在治疗甲状腺病症的时候,改良小切口手术方法的使用具有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以及并发症小的特点,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86例于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治疗的86例甲状腺瘤患者,并且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的是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者则用到的是传统的切除手术。对这些患者通过进行活检穿刺以及术前B超检查,确认为甲状腺瘤者,排除既往有颈部手术史或颈部放射史者。在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8例、25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2~70岁之间,肿瘤直径在0.50~3.60cm范围内。而在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的人数分别为15例、28例,患者的年龄在21~72岁范围内,肿瘤直径在0.80~3.90cm之间[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换言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甲状腺病症的时候,用到的是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取仰卧位,颈后伸,行颈丛阻滞麻醉,在胸锁关节上缘2cm处切口,向两侧切开到胸锁乳突肌外缘位置,在甲状腺比较大的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切口,并且要使用颈前筋膜间隙的皮瓣与高频电刀游离颈阔肌,上下至舌骨区和胸锁关节上缘,将颈白线切口,并且向两侧牵拉,将颈前肌及甲状腺腺瘤暴露出来,切除范围应该根据腺瘤的实际情况确定,通常情况下,应该全部切除以腺瘤为中心的甲状腺腺叶次,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不得损伤神经以及血管,并且要留置引流管,之后缝合切口即为完成手术[2]。
1.2.2 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是改良小切口手术,患者的体位和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选择切口的时候,应该选取锁骨上1.5cm处,切口中心点位于两侧锁骨交界处,长度约2.5~3.0cm,皮下注射0.5%肾上腺素氯化钠注射液15mL,以免皮下出血;之后依次将各层组织切开,将皮瓣分离开来,将颈前肌疏松结缔组织分开,顺着正中线将切开颈白线切开,不得采取切断颈前静脉或者结扎的方法,同时也不能切断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腺肌,将两侧组织牵开,使甲状腺暴露出来,选择大小适中的圈针将腺瘤贯穿缝合,用夹钳夹住周边组织并夹起,将甲状腺瘤以及周围部分覆盖的正常甲状腺组织切除,羊肠线缝合修护残面,电凝止血,在此过程中不需要放置引流管,在皮内用无创缝合线将切口缝合,加压包扎,手术后对患者进行3d的常规抗感染治疗[3]。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瘢痕评分情况等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对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吞咽困难以及低钙抽搐等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和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都相对较短,而且手术中的出血量以及手术之后的引流量都比对照组少,瘢痕评分高于对照组,如表1所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都降低,而且实验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如表2所示,其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表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x±s,分)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比实验组高,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甲状腺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在临床上甲状腺功能活动期人群发病情况比较普遍,引发甲状腺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后天因素以及遗传因素,然而,后天因素是关键原因,其中包含患者的碘摄入量超标或者摄入不足,或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和放射线水平的上身都是引发甲状腺病症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的发行较为缓慢,在患者发病的早期阶段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者临床症状,直到发病的中后期,患者会经常表现出心悸以及心慌等情况,最为明显的肉眼可见的变化是患者的身体日渐消瘦,经常会感觉到肢体乏力。
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大,对患侧甲状腺需要行次全切除术,从而很容易对周围的组织产生损伤,而且在进行手术之后会使患者的疼痛感加剧,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会随之提升,患者的恢复速度慢,同时还会留下瘢痕,这样一来显然无法满足患者对于手术质量的需求。随着外科领域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手术的损伤在逐渐减小,在治疗甲状腺的过程中,改良小切口手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这种手术方法是在常规的开放性手术上改良得来的,能够从颈白线直接达到甲状腺,从而有效避免了切断颈前肌群带来的损伤,同时也全面保障了甲状腺周围组织的完整性,起到了保护颈前区组织结构的作用,降低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
总而言之,使用改良小切口手术对甲状腺症状进行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疼痛轻以及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并且安全性高、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小,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华,黄炎林.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04):446-447.
[2]秦海运.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1):54-55.
[3]张国俊.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评价[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1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