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邓奇娟 李满宜
[导读] 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有效护理措施为探讨中心,剖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价值。
        邓奇娟 李满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
        【摘要】目的: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有效护理措施为探讨中心,剖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的价值。方法:以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100例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及研究组(50例,综合性护理),评价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恶心呕吐(1.46±1.23)d、耳鸣(4.12±1.16)d、视力下降(2.56±1.09)d及眩晕(4.62±1.78)d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讨论: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为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干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应用效果
        后循环缺血的发生于发展与循环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之间有密切关系,患者以头晕/眩晕、短暂意识丧失、视觉障碍、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多发于30-65岁中老年人中,对患者生活及心理造成直接影响[1]。病情的突发性及危害性使患者对有效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有急切需求,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并促进其血管扩张,但常规护理往往形式单一且不具针对性,因此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综合护理注重护理细节并强调护理专业化及形式多样化,以往报道指出,将其应用至眩晕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并提升整体治疗效果。但目前关于其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因此对本课题展开深入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者100例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及研究组(50例,综合性护理)。对照组内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4岁(51.46±1.45)d,体质量指数22-26kg/m2(23.15±1.26)kg/m2;研究组内男20例,女20例,年龄33-65岁(51.46±1.45)d,体质量指数22-26kg/m2(23.15±1.26)kg/m2。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关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标准;年龄在30岁-70岁之间;均表现恶心呕吐、耳鸣、视力下降及眩晕等临床症状;知情研究目的及意义签署参与研究文件。
排除标准:其他病症诱发眩晕者;合并严重认知者;合并精神科病症者;有脑梗死史者;中途退出研究或死亡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发生机制、发展趋势、并发症风险及预防措施展开全面宣教,扫除住院病房内障碍物,为其提供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了解患者内心想法对其消极心理进行排解,鼓励患者以积极的状态面对疾病与治疗。
   研究组入选者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1)安全指导:晕倒是眩晕患者最注重的安全事件,患者在疾病发生发展期间受到身体平衡受到疾病影响而变差,因此跌倒风险大幅度增加,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首先需做的是积极主动的做好安全指导工作,详细向患者讲解预防跌倒的相关知识,同时告知患者家属要24h陪护,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并协助其完成大小便、穿衣、洗漱及检查等工作,以降低患者跌伤风险。(2)环境护理: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应保持在24-26℃,湿度应保持在50% -60%之间 ,窗户应定期打开通风,病房内的新鲜空气应保持安静和清洁,使用窗帘遮挡阳光,避免患者因强光或护理人员噪音而感到头晕,在进行各种手术和护理时,应注意轻轻缓慢地移动,避免撞击或摇动病床加重病情;戒除辛辣刺激性食物、烟酒,以清淡营养食物为主,根据少吃多餐的原则,及时清除患者的呕吐物,以防止窒息。
1.3评价标准
  评价对比组间恶心呕吐、耳鸣、视力下降及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平均年龄、体质量指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差异;采用例数和百分比描述两组患者的性别,采用2检验比较两组的差异,输出值小于0.05即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
研究组恶心呕吐(1.46±1.23)d、耳鸣(4.12±1.16)d、视力下降(2.56±1.09)d及眩晕(4.62±1.78)d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相较(±s,d)


3讨论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完全消除头晕、耳鸣的表现,积极寻求合理的护理措施,弥补药物治疗不足,控制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进展,促进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恢复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恶心呕吐(1.46±1.23)d、耳鸣(4.12±1.16)d、视力下降(2.56±1.09)d及眩晕(4.62±1.78)d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与王迎亚[2]等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了综合性护理在缩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将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实施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可帮助患者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从而缩短患者的痛苦时间,在下一步研究中可扩大评价标准,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提供更加全面而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谭亚荣,  杨茹,  高建云,等. 细节化护理干预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 家庭医药, 2020, 000(003):201.
[2]王迎亚. 护理程序导向下的整体护理干预策略在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v.29(34):179-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