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及精神状况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张玲
[导读]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常规护理,后者急诊护理。
        张玲
        安徽省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 淮北 235139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接受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常规护理,后者急诊护理。
结果 抢救总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观察组较短,抢救成功率观察组较高。NIHSS评分、CSS评分和MMSE评分观察组较优秀。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采用急诊性护理的效果要更为良好,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来帮助患者进行恢复,能够更好的去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流程;精神状况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在老年群体之中是常常会见到这种疾病的,但是在最近的时期之内,这种疾病的发病概率不断增加,并且这种疾病得病患者的年龄也是越来越趋向于中年化,这可能跟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有关,不良的生活工作时间,导致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同时更有可能患有血管类疾病,而脑梗死的发病概率也是在不断增加的[1]。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速度是非常急速的,并且这种疾病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患者很有可能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救治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患者患有这种疾病之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患者急救效果的关键,传统护理措施存在诸多低效率工作环节,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急救效果,最终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那么为了更好的让优质护理模式去配合急救,去挽回患者的生命,我院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来进行配合,并且从实际的情况来看,这种护理模式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42例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观察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1-75岁。对照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0-73岁。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之后给予患者一些基本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即 ① 成立急诊护理小组 为了能够让本次的护理不受到人为因素的过多影响,本次护理特别成立急诊护理小组,小组成员都是选择本院的急诊护士和医生组成,并且在开展本次试验之前,都组织相关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让其了解到本次护理的具体措施,并且也能够对小组成员进行岗位职责明确[2],医生负责急救,护理负责护理工作,并且在对患者的急救之中要时刻的去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防止患者出现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并且要确保患者24 h有专人值守,接到急诊电话第一时间响应;② 优化护理流程 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要及时的对患者病情评估,去了解患者目前病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面瘫、意识模糊的情况,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是否正常,并及时将患者的评估结果告知专科医生,立即启动脑梗死应急流程,常规建立静脉通路[3],最短时间达到确诊,明确患者是否具有溶栓指征,若患者确认存在溶栓指征,应马上开通第二条静脉通道,并给予溶栓处理,若患者不具备溶栓指征,则给予其他干预措施;③ 动态评估 护理小组应定期对护理急诊流程实施中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讨论改善建议,并在下一阶段护理工作中进行实施,持续优化护理急救流程。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精神状况和急救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其中急救效果考察患者急救总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精神状态使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3]、中国卒中量表(CSS)[4]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5]进行评价。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评价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急救总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精神状况各项指标结果进行t检验,抢救成功率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急救总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急救总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比较[h,(±s)]

 
2.2 护理前后精神状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CSS评分和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护理前后精神状况比较[分,(±s)]
组别    N    NIHSS评分    CSS评分    MMSE评分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并且这种疾病常见与老年人群,这种疾病一旦发作,患者没有及时的进行急救,会有生命危险。在当前的社会之中,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群体已经是不在局限于老年群体之中,由于不规律的生活和工作,当前有很多的中年群体也是患有了急性脑梗死疾病,显然这种疾病的发病年龄也是在不断年轻化。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抢救之中往往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这些都会给患者心理带来了困扰。“早诊断、早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为了让后患者尽早的接受临床急救,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流程,通过组建护理小组,明确小组人员的责任,使部门分工更加协调,提高了小组成员工作的配合程度,提高了急救效率,同时急诊护理流程通过对常规护理的工作流程进行整合,能够更好的减少患者就诊时间,再者通过定期对急诊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急性分析,讨论改进措施,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康复的情况来对整个护理措施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本次的实验之中也是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在观察组之中的患者急诊之后的情况要比对照组的更好,这也充分的说明了急诊护理措施的优势所在,这种护理措施能够更好的去配合急诊治疗,来帮助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并且在患者抢救完毕后期的恢复过程,急诊护理还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让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患者自身也对这种护理模式较为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立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5):248-249
[2] 李海平.急诊护理流程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效果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7,15(23):2877-2879.
[3]  袁波, 谭莉, 李鑫, 等. 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8, 25(6): 430-432+461.
[4] 王凤芬. 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CSS评分、FMA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影响[J]. 健康大视野, 2020, (09): 168.
[5] 何花花, 连新福. 基于MMSE量表研究急性缺血中风后的认知障碍在阴阳类证中的不同表现[D].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 2017.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