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价值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 王婷婷
[导读] 目的 探讨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710089  王婷婷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延续性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类病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对不同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出院6个月后对,观察组中依从性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出院时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6个月后观察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术后延续性护理进行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自护能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心血管;介入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众多不良影响,严重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在临床中介入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的安全可靠、微创、效果显著等优势的方法,而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服务已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和护理方式在整个医疗工作中受到医护人员重视,介入治疗在手术前、中、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因此,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术后护理在意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延续性护理措施属于对患者在住院中及出院后的一系列的护理方式设计的过程,使得患者在整个康复过程中持续享受医疗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突发事件的应激处理能力,调节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最终促进患者康复痊愈。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82例,现将分析其自护能力的影响及意义现进行如下具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类病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观察组当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为48~69岁,平均年龄(58.2±8.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为50~72岁,平均年龄(60.2±8.1)岁。本文所有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需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排除存在心血管介入治疗禁忌证患者,患者均意识清醒,排除精神类病症的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和患者的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符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开展用药护理、生活和饮食指导,积极防治并发症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1)组建小组。在心内科,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其中护士长作为组长。首先对组员进行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可以开展护理工作;然后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延续性护理的概念和作用,获得认可和支持,促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最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2)护理实施。①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病房内保持清洁卫生,每日开窗通风,使用紫外线照射杀菌。护理时,尽量避开饮食和睡眠时间,做到开门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②体征监测。加强护理巡视,定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等体征的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觉感受,评估疼痛程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心理护理。患者术后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悲观的心理,此时护士应该和患者主动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尽量满足合理的需求。采用深呼吸、看电视、交谈等形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或者培养生活情趣,例如读书、看报、种植花草等,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④群体教育。每3个月组织患者集体学习,邀请专家开展健康讲座,鼓励患者分享日常管理经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例如:了解他汀类药物、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的功效和毒副反应,确保定时定量用药;饮食上控制脂肪、胆固醇摄入量,可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严格戒烟戒酒等。(3)随访干预。出院时,叮嘱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和地址。每周电话随访1次,每2个月上门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近况,动态调整用药方案,并提醒回院复查时间。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以散步、太极、打拳为主,保证心率、呼吸稳定性。
1.3观察指标
(1)治疗依从性比较。以治疗依从性对比表,对患者出院6个月后服药情况、生活方式、恢复正常活动及定期复查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2)自护能力比较。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两个时段检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判定结果自我护理能力与检测分值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通过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义。
2 结果
2.1 治疗依从性比较?
出院6个月后对,观察组中依从性中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s,分)

2.2 自护能力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6个月后观察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出院时和出院前ESCA评分比较 (±s,分)

3 讨论
对于心血管类病症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进行治疗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会导致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不良情绪,患者因为身体的并整合相关影响,导致在治疗之后恢复存在着多种问题,预后效果相对较差,所以对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需要努力的做好的患者术后的干预指导工作,保证患者掌握相关的自我护理的方法,这对改善患者的自身病症具有重要价值。
延续性护理能一定程度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并
减少疾病复发率。最终通过延续性护理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延续性的护理服务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延续性护理措施,出院6个月后对,观察组中依从性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自护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 6个月后观察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在接受治过程中,延续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与自护能力。分析原因如下:,延续性护理具有连续性、针对性的特点,能实现院内、院外护理工作的无缝衔接。文中首先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通过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然后从环境护理、体征监测、心理护理、群体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对患者进行指导和干预,监测康复进度,掌握自我护理知识,从而加快恢复速度,重新树立生活信心。最后进行随访干预,指导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自护能力,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欢,王耀敏.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7):148-150.
[2]张友芝,周懋林.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临床意义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22):1674-1677.
[3]魏俊峰.循证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0):5728-5730.
[4]孙秀兰.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0,41(04):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