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丽
高坪区人民医院 四川 南充 637100
脑梗塞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在患病时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生活和生命健康,甚至对其生命健康构成威胁。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充分认识运动指导对脑梗塞肢体活动不灵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以此避免患者出现脑梗塞后肢体活动不灵的现象,提高其生活质量。
1.脑梗塞定义
脑梗塞属于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其病发较为急促,主要由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
2.脑梗塞运动指导训练的必要性
脑梗塞这一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不仅有着极高的致死率,还有很高的致残率,在所有患者当中只有10%的患者能够恢复正常,一半左右的患者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此时,将运动指导引入脑梗塞后肢体训练当中对于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
3.运动指导在脑梗塞后肢体训练中的应用
3.1床上训练
意识训练:医护人员需要叮嘱患者,让其在潜意识的条件下做抬臂、举手等训练,每天坚持4-6次,每次做15分钟,以此加强患者脑细胞功能的恢复。
上肢和手功能的训练:患侧上肢从远端向近端出现被动运动的患者。肩关节需要保持90-120°的区域范围内外旋和外传,使肘、腕等部位得到适当舒展。此时,患者要缓慢的用力,防止疼痛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在确保患侧上肢伸展的状态下,依据水平方向来推压肩关节部位,以此更好的唤醒肩关节肌肉。此外,在患者处于卧位状态下,其需要把双手指进行交叉,当肘关节处于垂直时向上抬起120°,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做完全套动作,早中晚各实施一次,每次坚持做15-20分钟。
下肢功能锻炼:患者需要从侧卧位转向床边坐位,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先练习翻身,加强伸髋训练,随后锻炼下肢身躯。
当患者下肢伸展时,其可以下肢放在床边处,实行抬腿和伸膝两者交替训练,紧接着做内收和外展交替训练。当患者坐稳时,其可以利用拐杖,将其放在双脚处,健腿推拉拐杖来带动换腿做相应的被动运动,每天实施4-6次,每次坚持做15分钟。
3.2起做训练、移位训练
起坐训练:患者需要通过摇床的方式来进行身体倾斜或取坐位,当其为未出现头晕、心慌等不良现象时可以实行相应训练。通常情况下,每天早晨和中午12:00实行一次,每次坚持做20分钟。在完成训练后,患者并没有出现异常状况时,可以增加每天的训练此时,训练时间增加到1小时,最终转为轮椅训练,每天实行两次,每次半小时。
移位训练:患者极易因缺乏适当的运动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在此过程中,移位训练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在移位之前,保持规范的坐姿和平衡训练起着关键性作用,相关医护人员可以让患者背部垫上被褥,使其凭借着躯干肌肉来进行起坐运动。经调查表明,离床越早的病人患直立性低血压的几率越低,这一动作训练主要在患者瘫痪4-5天后开始。移位主要指由床上做到床沿的位置,在由床沿坐回床上,从床上做到轮椅上,再从轮椅坐到床上,由坐到站立,再从站立坐回床上,根据上述内容反复训练,使患者血管得到更好的舒展,降低其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几率,为其疾病的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3.3站立训练
患者在站立时,医护人员或家属需要保护在侧,患者身体需要紧靠床边,手扶床栏,身体重心集中在手臂当中,站立时间可以几秒钟增加到几分钟。在此背景下,患者适当的摆动患肢,在前摆时伸膝,裸背屈,后摆时,中跖屈。随后,患者需要将身体重心转移到患肢,以此反复练习,直到能够独立站立为止。
3.4日常生活训练
经过生活训练,患者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训练模式以简到繁为根本出发点,从室内到室外,在从室外到室内的过程,训练难度系数逐步提高。例如,垫操:患者需要在垫子上去学习移动,先从简单的侧卧和坐起开始,逐渐延伸到上下床等高难度动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几率,还可以提高他们生活质量,缩短其住院病程。
在医疗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的疾病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患者治疗需求。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治疗方案,对于脑梗塞后肢体活动不灵患者引入运动指导进行医治,以此促进他们身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