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耳鸣----身体的善意警报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3期   作者:刘铁陵
[导读] 耳鸣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据统计在人群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曾有耳鸣的经历,需要就医 的耳鸣患者占其中的 20%左右。
        刘铁陵
        绵阳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21000
        耳鸣是临床中常见的症状,据统计在人群中有超过半数的人曾有耳鸣的经历,需要就医
        的耳鸣患者占其中的 20%左右。而且随着现在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
        群越来越多,耳鸣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并且越来越低龄化,因此耳鸣受到的关注和相关研究
        也越来越多,但对耳鸣的认识仍不明确,众说纷纭。耳鸣患者常常因为耳鸣症状持久,不易
        消除,对其有诸多认识误区,存在焦虑恐惧、盲目就医,过度治疗的情况。那么要想远离耳
鸣,真正健康,需要知道些什么呢?
        一、何谓耳鸣
我们今天所说的耳鸣,是严格医学意义上的耳鸣,是指有声感无声源,单调无节奏,无
法描述,与外界声响不同的主观感觉。声感可在耳内、空中、颅内外,位置不确定。需要排
除耵聍栓塞、中耳炎、体声、声敏感、幻听及其他耳部实质性疾病。
        二、耳鸣的发病情况
耳鸣的发生率很高,但是绝大部分人的耳鸣发生短暂、轻微,不会对生活造成任何影响,
不需要就诊,仅有少数一部分较为严重的耳鸣或自觉影响到生活工作的耳鸣患者需要就医。
以往认为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但是近年来多家权威医院调查发现,发病率最高人群为中年人。
三、耳鸣的常见认识误区
耳鸣是神经出了问题,甚至有“神经性耳鸣”的不正确诊断术语
耳鸣的原因不清楚,不好治或治不好
耳鸣是肾虚
耳鸣会导致耳聋
……
其实没有证据证明耳鸣一定跟神经损害有关,目前耳科专业文献里没有所谓“神经性耳
鸣”一说。

根据中医理论及实践数据证明,耳鸣是可以找到发病原因的,是可以治好的。经
过临床验证耳鸣不一定肾虚,肾虚不一定耳鸣,耄耋之年的老人可以没有耳鸣,十几岁的中
学生可以发生耳鸣。相当大一部分长期耳鸣患者不伴听力下降,很多重度耳聋的患者也没有
耳鸣。当然耳鸣和耳聋可以同时存在,但是不能说明它们有因果关系,临床治疗结果证明两
种症状的治疗效果不同步。以上事实说明前述的说法都是不靠谱的。
四、耳鸣对患者的困扰
基于上述几点认识误区,患者会担心自己的疾病无法医治;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因为
“肾”在国人心目中的特殊性,有生殖、寿命等方面的担忧……由此更加重患者对耳鸣的恐
惧,严重影响睡眠及情绪,甚至有人因长期得不到解释和治疗的耳鸣造成巨大精神压力及心
理疾患。
五、正确认识耳鸣
其实耳鸣是智能的身体给我们发出的善意“警报”。耳鸣的发生原因是明确的,那就是
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睡眠、情绪不当均会导致耳鸣。有权威数据显示耳鸣患者中半数以
上的人嗜食肥甘厚腻食物,甚至伴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问题,绝大多数人存在睡
眠障碍,压力和情绪不良常常是耳鸣发生或加重的诱因。中医圣典《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篇》中早有记载:“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这就是我们健康的金科玉律。这三点做不好,那就一定不会健康,而耳鸣正是我
们不够健康的小小提示。我们不仅不应该恐惧它,厌烦它,反而应该感谢它,是它让我们能
正视对身体犯下的错误。那么解除“警报”的正确方式绝不是想方设法“掐断”它,而是要
去除引起“警报”的原因,那就是检视自己的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清除体内“垃圾”。
六、当您患上了耳鸣怎么办?
首先,要到耳鼻咽喉专科进行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和其他容易混淆的疾病,进行
耳鸣程度评估和生活习惯调查,了解耳鸣的原因所在。其次,不要恐惧和焦虑,因为它是我
们的朋友,是监督我们健康的使者。再次,树立治疗耳鸣的信心,听取专业医生的生活方式
调整建议及专业治疗方案。最后,严格遵守医嘱执行,循序渐进,静待康复。当我们善待身
体,身体也会善待我们,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在治疗耳鸣的同时您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
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