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 何欣 王月 王妍 杨小芳 克日阿加 雷晓寅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610041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之一,给世界各国发展带来巨大冲击。此次疫情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基础薄弱,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群众的健康安全意识较为欠缺,导致地方病多发,传染病高发。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等民族地区是四川省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师生结合专业所学,在学校党建项目和大创项目支持下,开展了“益行疫止”公共卫生科普活动,本文以此活动为例,探索民族地区“防疫”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模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防疫;志愿服务活动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之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各地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人民生命安全和生活秩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疫情发生期间,四川省民族地区是四川省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根据2020年2月28日0时的统计数据,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累计病历高达92人,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累计病历高达78人,仅次于成都市(四川省健康教育委员会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月28日发布))。3月4日,1名凉山来蓉就医患者家属确诊,一度造成新的恐慌。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事业基础薄弱,设施设备条件较差,群众的健康安全意识较为欠缺,导致其面临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时防控能力和措施不足的严峻挑战。可以说民族地区是四川省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加强民族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立足于服务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在国内民族院校中较早开展民族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校党建项目和大创项目的支持下,药学院师生开展了“益行疫止”—凉山州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科普活动,助力民族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
一、民族地区疫情频发高发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民族地区疫情频发高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不强,二是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
1.居民的公共卫生意识不强。其一,经济因素。民族地区的经济类型仍属传统的农牧业经济,人均收入相对较少,居民把更多精力放在生存保障和生活改善上,造成了居民对公共卫生的重视不够。其二,地理环境因素。民族地区大多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基层卫生院管辖范围大,导致居民获得公共卫生知识的渠道有限,内容局限。其三,人文因素。民族地区居民的平均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汉语水平有限,无法阅读和理解传统的公共卫生宣传资料,加上部分人的封建思想、迷信思想,容易导致有关新冠肺炎的谣言传播。
2.民族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其一,民族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严重紧缺。民族地区的客观条件不易吸引高学历高水平医疗卫生人员。民族地区基层每个乡镇卫生院服务面积过大,以凉山州为例,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机构工作人员数量每千人口配备工作人员不足2名,每个基层每个乡镇卫生院服务范围平均近200平方公里,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不足执行机构人员总数的30%,预防医学专业的工作人员所占比例不足 5%。现有工作人员中,约40%的工作人员未取得助理及以上资质,部分乡镇卫生院取得资质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不足5%。以喜德县鲁基乡卫生院为例,现有职工16人,其中正式职工12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10人,村医生11人。其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情况不理想。根据之前开展的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抽样调查情况看,民族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病高发的原因,也有硬件设施设备和人力资源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有的村卫生站为村组干部兼职,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难以提供最基础的常见病诊治和基础性的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较差。
二、西南民族大学“益行疫止”公共卫生科普活动的思路与实践
根据民族地区客观情况,项目组确定了“党建引领、校地联动、公共卫生帮扶”的活动思路,首先通过党建引领,引导和整合药学院师生力量、校企资源服务民族地区,助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发展,同时通过校地联动,多方协同开展活动,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和喜德县为试点,探索在民族地区开展提升居民公共卫生知识的科普活动,助力防疫抗疫工作。
1.编写双语科普读物、宣传资料。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药学院师生编写了《凉山州农村地区新冠肺炎防控科普手册》、防疫知识宣传双语视频。手册从认识新冠肺炎、了解个人防护基础知识、掌握农村地区防护的工作重点、纠正农村地区有关新冠肺炎防护的常见谣言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双语呈现,内容通俗易通。双语视频从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和洗手两方面详细介绍了疫情防控的要点。
2.深入当地学校、村委会,开展公共卫生安排知识宣传。3月-6月,项目团队志愿者在盐源县和喜德县中小学和村委会开展了多场公共卫生知识课堂。第一场活动在喜德县尼波镇尼波中心校开展,志愿者从日常公共卫生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防护、常见地方性流行病防护四个方面讲解。课后作业是在学习防护知识后,向家人及邻里朋友进行宣传和普及。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互动,学习公共卫生知识的热情很高。活动也深受校方和同学、家长的欢迎。
3.以普及“配套口罩和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为抓手,助力民族地区筑牢疫情防火墙。项目组筹集了1000张口罩,数百瓶洗手液。一部分捐赠给物资不足的基层卫生院,一部分直接捐赠给村民。在喜德县鲁基乡、盐源县下海乡等地,志愿者通过宣传手册和宣传视频教授村民们防疫知识,在他们掌握了要点和方法后,再领取一定数量的口罩和洗手液。项目组通过这样的活动,既提升了村民的防疫知识,也保障了必要的防疫物资,助力民族地区筑牢疫情防火墙。
三、活动成果与经验。
“益行疫止”公共卫生科普活动在药学院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党建项目和大创项目的支持下,整理编写了1本科普手册,参与50人次,开展志愿服务1000余小时,扩充了民族地区公共卫生科普宣传的内容和载体,丰富了宣传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并提供了人力和物资上的帮助,得到当地政府、基层卫生机构、广大村民的认可和肯定。总结活动开展模式,有三点经验值得分享。一是党建引领,攻坚克难。在最危险也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二是发挥专业志愿者优势。医药相关专业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编写科普手册、开展知识讲座等方面提升群众的公共卫生知识。三是团队的内外联动。在疫情期间,交通阻断,项目组通过线上交流,当地学生和外地老师同学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内外联动,密切配合是项目高效推进、顺利开展的关键。未来,项目团队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促进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西南民族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S202010656131)”资助;西南民族大学2020年基层党建创新项目支持。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作者简介:徐娇、何欣、王月、王妍、杨小芳、克日阿加为药学院学生,雷晓寅为指导老师。]
参考文献:
[1]四川省人民政府.凉山彝藏地区卫生发展思考与对策[EB/OL].https://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12/11/19/10236280.shtml.
[2]边绍勇, 廖强, 陈傲兰,等. 2018年凉山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现状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9年35卷9期, 1023-1027页, ISTIC CA, 2019.
[3]桑振修,关旭静,王梅引,等.2014年度四川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抽样调查[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6,31(1): 14-18.
[4]史翠华.关于加强以社会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思考[J].卫生经营管理,2019(1):44-45.
[5]赵海静.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协作机制研究[J].调查研究,2018(1):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