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王晓婉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辩证、深刻地理解和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文章从数学深度思考的意义入手,提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云南省保山市实验小学  王晓婉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辩证、深刻地理解和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基于此,文章从数学深度思考的意义入手,提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深度思考
        一、深度思考的内涵
        众所周知,深度学习的概念最初是由著名学者马顿和莎廖提出的,其主要内涵如下:基于现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学习者要继续深入探讨并且带着判断性的态度去掌握新知识,打破传统思想,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于小学阶段的深度学习,笔者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首先,深度学习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重心,学生不再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学习活动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重点关注,让学习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团体行为.
        其次,深度学习要让学生多元化、立体化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数学课堂,使学生对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有效策略
        1.解读教材
        教师在研读教材时,应把握好三个“度”:一是深度。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定位是“使用教材教,但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教师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的重要参考。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联系较为密切,且前后知识呈现螺旋交替上升趋势。所以,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如明确例题的作用和地位,确定例题与习题的关系,弄清楚提示语和插图的作用,搞明白文本编排的意图等。教师只有深度解读教材,才可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广度。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把各知识点放入系统的知识框架中进行解读,使之连成一条线、织成一张网,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避免学生孤立地理解数学知识。三是细度。即要求学生对教材上的每一道例题进行反复钻研,认真推敲教材上的每一幅主题图、每一句话、每一处留白,从一切文字、符号等细枝末节处展开思考,仔细体会每道习题的设计初衷。
        2.激发联想
        深度学习需要教师利用激活经验、调动联想的方法,把以往学习的内容融汇到当前的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有序、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促进思维快速发展。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利用“画、剪、移、拼”等方法,让学生找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学生在深入掌握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联想的方式,推导出梯形、三角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理,还可以由面到体,推导出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完成认知上的又一次飞跃。


再如,在讲解“圆柱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剪、拼方式,探究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想象圆柱是由无数个薄圆片摞在一起组成的,将圆的面积与薄圆片的个数相乘,就可得出圆柱体积。通过这一由面到体的思维过程,将学生原来所学的知识充分运用起来,通过联想构成圆柱表象,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有效地达到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3.体验过程
        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要以丰富的经验为背景,这些经验不但包括在学校中学习的经验,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换言之,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也是一个分化、辨别、概括、抽象自身经验的过程。比如,教师在讲解“植树问题”时,可先与学生做手指游戏,并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四个手指有几个间隔?五个手指有几个间隔?……让学生从最熟悉的手指入手,运用游戏感知间隔的含义,然后利用课件的方式演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再让学生用排列火柴棒的方式模拟栽树,从中感悟植树的规律。最后,利用画线段的方法验证所发现的规律,最终得出栽树的规律为:间隔数=植树棵数-1,植树棵数=间隔数+1。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为什么间隔数加1 就是种植棵数。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度参与“再创造、再发现”知识的过程,利用亲身经历,得出生活问题的数学规律,教学水到渠成。
        4.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是实现知识迁移运用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将过去学习的知识迁移至新情境中,将新知识变成活知识,达到深度思考和深度学习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度的测量”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先让学生使用书本、铅笔等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和宽。但是,因测量工具不统一、不规范,学生只能算出一个大致的结果。这时,学生意识到,必须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配合相应的测量单位,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测量数据。在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重要性后,教师再为学生提供软尺,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探究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在多次实践操作之后,逐渐掌握了“左边对准0,看右边刻度”的测量方法,并在实践中体验到了动手的快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中进行测量活动,对教室的窗户、地砖、黑板等进行测量,并结合测量物体大小,选择相应刻度的软尺。通过这种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本文以数学深度思考的意义为切入点,从解读教材、问题引导、激发联想、体验过程、实践操作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思考深度的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薇,沈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问题的研究——基于专家教师课堂提问的案例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9(10):118-123.
[2]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9(5):24-32.
[3]程明喜.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9(4):66-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