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中生物课题导入方法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朱蜀穗
[导读] 现如今,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生物科技以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实施方法合理、联系密切等,进而在素质教育中占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当然,如何开展科技活动,并深刻意识到课题导入的重要性已成为高中生物选好课题的关键。

四川省广安代市中学校   朱蜀穗

摘要:现如今,伴随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生物科技以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实施方法合理、联系密切等,进而在素质教育中占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当然,如何开展科技活动,并深刻意识到课题导入的重要性已成为高中生物选好课题的关键。以下是从多个方面对高中生物课题的导入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导入方法;案例
        导入设计得好,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作用。成功的导入是建立在熟悉教学内容,掌握课标,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用简明的语言,充沛的感情,带领学生步入学习情境中。本人总结的课题导入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联系实际,生活导入
        高中生物许多知识都与生活实际相连,用学生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不失为一种好的导入方法。
        案例:我们从小到大,为什么要打各种各样的疫苗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打了疫苗以后就不容易患病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特异性免疫,从而导入《特异性免疫》的课堂。一旦学生感觉到所学的知识有用,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会使他们非常留意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生物知识的好习惯。再如,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2%,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6000万,并以每年100万的速度递增。该病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慢性损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引起血糖代谢异常疾病。想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血糖调节》吧!教师如果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疾病同课堂上所要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会非常乐于思考和探究。
        二、亲身体会,实验导入
        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是学生对实验教学形式本身持有更多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则是实验活动能够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概念或规律。
        案例:在《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课可设计这样的实验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水往高处流”实验:把一个倒置的长颈漏斗固定在铁架台,在漏斗口用玻璃纸封好,漏斗内倒入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把一个烧杯盛大半杯清水,使漏斗口伸入水中,让漏斗内外的液面保持一致,然后静置观察。不过多久,漏斗管内的液面会升高,你信吗?现在我们开始实验。”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切身的感受,培养了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直观生动,“物”“影”导入
        在讲授生物新课时,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学生对所学课堂内容印象深刻。



        案例:在讲授《DNA的分子结构》时,通过展示和介绍DNA模型,一开始就能给学生一个富有吸引力的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从而引起学生认真思考,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学生对直观教具非常感兴趣,一个模型、一个挂图、一张投影片都能引起学生的惊叹,对标本、实物更是情有独钟。
        四、承前启后,复习导入
        高中生物课程的每个模块,每个章节的内容形成知识体系,课题之间的联系性较强。通过回忆、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
        案例:进入《基因工程应用》的教学时,可复习提问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有哪些?基本的操作程序有哪步驟?基因工程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那么基因工程具体有哪些应用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地进入未知领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去探究问题。又如,先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接着导入新课《减数分裂》。这样,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而且能顺利过渡到新知识中去。
        五、设置问题,悬念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回忆、联想、分析、预测渗透到本课学习的主题。
        案例: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假设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让学生思考→讨论→选择,教师不做任何对错评判,而是留下悬念——我们学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节后,自然能见分晓。悬念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测,乃至欲罢不能,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的效果。再如讲授《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时,“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組成的。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谁是遗传物质呢?若您是当时的科学家,你会做出怎样的假设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设想?”在教学过程中巧设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对问题进行研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本校学生实际,科学、灵活运用各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锦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导入法探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16):69-69
[2]李永扬.一“导”激起千层浪——浅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导入[J].《中学生物学》2009,25(6):30
[3]张德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导入法探讨[J].亚太教育,2015(29).
[4]江 唯.高中生物的新课导入方法初探[J].中外交流,2016(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