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钟军成
[导读] 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智能化的新型课堂,以其独特的“智慧性”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能够实现师生的深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并且能够更好地落实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本文以智慧课堂教学理论为例,探究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安徽省庐江第三中学  钟军成

摘要:智慧课堂作为一种智能化的新型课堂,以其独特的“智慧性”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能够实现师生的深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并且能够更好地落实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本文以智慧课堂教学理论为例,探究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地理;应用
        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中还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初衷。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以智慧课堂教学理论为例,希望为教师同仁们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由“云”、“网”、“端”三大部分构成。云平台的核心是在线教学网是指提供本地网络、存储和计算服务,以班级为单位打造的的稳定的无线局域环境,实现高速、高效的立体交互场景,解决了网络连通性的问题。端指的是应用智慧课堂的主体。传统教育主要以师生面对面教学为主,而智慧课堂则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交流性、容量大、流通强等特点,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的喜爱。
        如,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与其他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场在线教学,共同分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其他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全班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结束了同步教学后,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新知识,笔者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点,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出示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一)为什么有些地方城市多,有些地方城市数量少?影响城市形成因素有哪些?
        (二)我国城市分布有哪些特点?原因是什么?
        (三)中心商务区的分布特点对城市功能分区有什么影响?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就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活动即将结束时,笔者和学生们共同努力解开了困扰大家已久的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活动时间中,能够利用“班班通”网络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打破教室、教师、校园的界限,实现局域、城域无界限。


校校互通、班班互联、资源共享的信息化教学活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激发教师的实践激情和学习需求,探索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层次整合的模式与方法,提升信息化教学的实践性,最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二、转变教学组织形式
        远程教育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了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师生通过信息技术共同提升教学质量,解决教学问题。
        如,在学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这一课内容活动时,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自主学习,课后为保护湿地资源提出合理性建议。在学生们反馈过来的随堂练笔作业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借鉴了其他国家保护湿地资源的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有些学生则是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建议以保护为主;还有的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绘制出开发湿地资源和保护湿地资源各自获得的价值,通过对比得出答案。学生们个性不同,喜欢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智慧课堂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笔者利用智慧课堂,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自由学习,满足其个性化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主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尝试。
        三、打破课堂教学时限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些重难点知识学生们在课上时间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巧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智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帮助学生打破课堂时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如,在学习《人口的迁移》这一内容时,笔者利用课前时间找到相关的视频、图片,根据这些内容,制作了一个微课课件用于教学实践。在这个课件中,笔者首先设置了一个悬念,要求学生们讨论人口迁移的原因。学生们积极回答笔者的问题,有的说因为战争;有的说是因为贫穷;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教育。借此时机,笔者出示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观察表格中事件,探究人口迁移的原因。因为人口迁移的原因及作用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因此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笔者把本课的微课课件上传网络,供学生们课下学习。同学们在有限的课上时间没有学会、弄懂的内容,可以利用课下的时间下载或在线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课课件,弄清楚、学明白;也可以在课下时间复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笔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了微课课件,方便展示重难点知识,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笔者把课堂上的教学课件传上网络,方便学生在课下时间巩固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并且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教育工作者们应该追赶改革的步伐,不断地改变思想,拓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洪雷.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7).
[2]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