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下   作者:郑云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非常重要。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充分理解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进而达到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导致学生在运算方法的使用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方面存在问题。

重庆市万州区余家中心小学    郑云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非常重要。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充分理解运算的算理和算法,进而达到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的指导方法,导致学生在运算方法的使用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方面存在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还限制了学生的学科发展。因此,本文结合学情特点,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运算教学
        引言
        运算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中着重培养和发展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运算能力在增强学生算理理解、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虽然在长期的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经验,但受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的影响,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均衡。为确保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均衡化、持续化发展,教师有必要结合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方法,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1数学运算能力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层级内容,其内涵具体体现为能够合理使用运算法则对整数、小数、分数等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并使用更为简捷的运算策略去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相关的算理及其在真实情景中发生变化的意义。在此背景下,运算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算能力不仅体现在计算方面,更是数学思维的呈现。培育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而真正发挥数学的育人价值。
        2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具体方法
        2.1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赖于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其一,认真审题。要求学生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看清数字,看清运算符号,理清运算顺序,切忌出现将“13”看成“31”,或是将除号看成加号等粗心行为。其二,认真演算。训练学生在遇到数字较大或步骤较多的计算题时,能够保持沉着冷静的学习心态,不急躁、不草率,细心计算,书写规范工整,运算方法合理恰当。其三,耐心检验。教师在运算教学的过程中,应教给学生逆算法、交换加数、乘数等验算方法,培养学生完成计算后认真检验的习惯,把检验作为运算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检验过程中,首先要检查数字、运算符号是否有误;其次检查运算法则、计算过程是否有误。
        2.2使用举一反三强化运算的灵活性
        数学运算虽然借助已定的运算规律进行数字性的计算,具有规定性和规范性,但学生进行数字计算的过程却是主观、灵活的。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算能力,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算练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运算时,除了围绕“路程=速度×时间”的数学运算训练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已知路程和时间,求解速度”和“已知路程和速度,求解时间”的运算练习,使学生能够对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变量之间的运算规则有更深入的掌握,以便灵活应对和解决涉及此方面的任何问题。
        2.3深化分析,明确解题思路
        对于问题的高效解决,其思路是关键,合理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深化问题的关键要点,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保证其运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及时调整指导方式,明确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运算架构,驱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有目标地展开运算。例如,例题“学校准备购买一些桌椅,其中一张桌子的价格是一把椅子的10倍,一张桌子的价格比一把椅子的价格多288元,请问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是多少元?”通过对题目信息了解,其目的是要求出单个桌椅的价格,但题干中未直接说明价格大小,难免会使学生“难以下手”。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对桌子和椅子的价格进行分析,其多出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格的10—1倍,由此可以得出椅子的价格,进而再根据椅子的价格,就可求出桌子的单价,即椅子单价=288÷(10—1)=32元,桌子单价=32×10=320元。通过对题干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将其有用的数据进行对比或拆分,有助于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提升计算效率。
        3.4丰富的教学方式及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无法去学习数学,教师只有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好奇心,才会激发学生想要去运算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尤其是对运算的学习,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还特别烦琐,又容易出错,很难投入精力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好数学,让学生对运算、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运算方法,并且在运算上也会更加准确。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样化的练习,让学生集中精力去进行运算,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或者是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会更愿意去学习运算、学习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小黑板或者是多媒体等促进学生学好数学。
        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及技术的不断更新,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改变,因此,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改变有所调整。小学数学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计算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小学的空间想象力都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小学老师应该对每一个小学生都负起责任,引导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我国培养更多数学上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丽.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
[2]刘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策略[J].现代教育,2019(06).
[3]潘露露.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林区教学,2019(06).
[4]金江平.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J].小学时代,2019(1):49—50.
[5]曾平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探索科学,2019(9):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