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5期   作者:毛建川 刘美艳 王敏
[导读] 目的:探究早期肺康复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毛建川  刘美艳  王敏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300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肺康复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7例。常规护理方法用于对照组,早期肺康复锻炼方法用于观察组。观察两组临床指标、肺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aCO2、PaO2、FEV1、TLC、PaO2/FiO2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肺康复锻炼中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优化肺功能,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早期肺康复锻炼;肺功能;治疗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94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were selected. The routine nursing method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arly lung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method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clinical indicators , lung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ere observed .Results:PaCO2、PaO2、FEV1、TLC、PaO2/FiO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early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ex and optimize the lung function.
慢阻肺作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一类重要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是呼吸科中一种常见疾病,特点为病情迁延、反复发作等,死亡率较高,在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及咳嗽、喘促有声、鼻翼翕动、呼吸急促等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若是老年人患有慢阻肺疾病,将会出现病程迁延难愈及发病缓慢等特点,发病后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将会导致病情恶化,一些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死亡[2]。为了稳定患者病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控制,以减少疾病发作次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3]。为了确保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倡导在疾病临床治疗中使用早期肺康复锻炼方法。本文将94例在医院中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肺康复锻炼所取得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7例。对照组,男、女为22例和25例,31-84岁,均值(52.6±2.7)岁;观察组,男、女为23例和24例,32-86岁,均值(53.6±2.6)岁。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法,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及用药指导,采用口头及健康讲座的形式为患者讲解慢阻肺疾病相关知识。要求患者应保持半卧位姿势,每隔2h为患者翻身拍背1次,定时对患者进行吸痰,做好湿化排痰及体位排痰,并给与患者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及健康宣教。
观察组,行早期肺康复锻炼法,建立早期肺康复锻炼小组,小组中的成员由医师、临床护师、营养师、康复医师构成。(1)缓慢呼吸:要求患者应缓慢进行呼气,将深呼气的时间控制在3-5s,屏息1s,之后缓慢呼气3-5s,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10min,将间隔时间控制在6h。(2)腹式呼吸:要求患者应保持半坐位姿势,要求患者应确保全身放松状态,在腹部放置一只手,在胸部放置另外一只手,患者在呼气时,应最大程度的向外对腹部进行扩张,并确保胸部保持不动。患者在呼气时,应最大程度的对腹部向内进行收缩,放在腹部位置处的手应稍稍用力进行加压,并确保胸部位置处的手保持不动,每次20min,每日2次。(3)肢体功能锻炼:①上肢功能锻炼:要求患者应仰卧在床上,两个上肢应保持并拢状态,并与身体两侧相贴近,一侧部位处的上肢应保持伸直状态,缓慢抬起,与身体之间的角度形成90°时再停止,之后保持缓慢外展状态,与身体相持平,之后缓慢进行回收,并左右进行交替,每次3-5s,每组20个,每次2组,每日2次。②下肢功能锻炼:要求患者应仰卧在床上,保持自然放松状态,身体一侧的下肢应保持伸直状态,缓慢抬起,与床之间的角度控制在30°时停止,之后再缓慢放下,每次3-5s,左右交替进行,每组10个,每次2组,每日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PaCO2(二氧化碳分压)、PaO2(氧分压)、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TLC(肺通气指数)、PaO2/FiO2(动脉氧合指数)临床指标。
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s用力呼吸容积)、FEV1/FVC(第1s用力呼吸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
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患者的血气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无效:患者的血气指标未改善,临床症状未消失[4]。
1.4统计学处理
SPSS22.0软件,临床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用(±s)表示,用t检验;临床治疗有效率用(%)表示,用检验,差异显著(P<0.05)。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PaCO2、PaO2、FEV1、TLC、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一种肺部感染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在发病后患者气道中的气流会出现阻塞情况,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遭受到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有直接关系,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及咳痰等症状[5],在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会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6]。近年来,医学技术飞速进步,有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意识到康复锻炼在患者疾病恢复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运动耐力,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住院次数明显减少,患者生存率明显提升[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进而导致肌肉分解代谢增加及肌肉蛋白合成的减少,当微循环出现障碍后,极易引发患者出现神经肌肉病及失用性肌萎缩等疾病的产生。目前,早期康复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完成了对患者肌纤维的重塑,肌力和耐力明显提升[8]。
    本文研究结果为,观察组PaCO2、PaO2、FEV1、TLC、PaO2/FiO2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将早期肺康复锻炼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通过给与患者缓慢呼吸、腹式呼吸、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对呼气气流压力的下降起到延缓作用,气道内压力明显提升,避免胸内压升高对气道造成动态性压迫,促使等压点向中央气道移动,避免小气道出现过早闭合情况[9],确保肺内残气能够快速排出,确保下一次吸气时能够吸入更多新鲜的空气,肺泡换气明显增加,使患者的缺氧症状得以显著改善[10]。因此可知,早期肺康复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应用展现出了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推荐在疾病治疗中使用。
    综上所述,将早期肺康复锻炼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指标,优化肺功能,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潘少杰,赵珊珊,孙运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康复锻炼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3):168-170.
[2]刘卫庭, 姚宇. 早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 41(3):213-216.
[3]周敏、王刚、朱立颖等. 早期肺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0, 21(04):110-113.
[4]芮祖琴. 早期肺康复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下快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 安徽医药, 2019, 23(009):1817-1820.
[5]杜井波, 沈宏华, 王年等. 无创机械通气结合认知康复训练对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评价[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8, 013(001):46-52.
[6]宋慧敏, 曹利华, 吴玉辉. 健康教练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 27(12):1656-1660.
[7]刘景刚, 张贵真, 陈爽等. 早期活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胃肠功能及谵妄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17):2057-2060.
[8]于国东, 胡彩甜, 梁敏安. 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吉林医学, 2019, 040(011):2525-2527.
[9]许丽华, 王忠锁, 曹新. 早期分阶段计划性肺康复训练对老年重度COPD机械通气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 021(006):649-653.
[10]方晓明, 刘茗, 黄燕华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开展早期肺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 021(006):531-5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