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宇 王耕野 刘珊珊 李洪娟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 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术式与肿瘤复发和术后并发症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治疗和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复发率均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腮腺良性肿瘤;传统腮腺浅叶切除;腮腺区域性切除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gical methods of benign parotid tumor resection and tumor recurrenc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ethods 84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tid tumo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from Febr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1.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42 cas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42 cases). They were given tradition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and regional parotidectomy respectivel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on tim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basically the same (P > 0.05), and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regional parotidectomy for parotid benign tumor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benign parotid tumor; tradition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regional parotidectomy
腮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该病患者来源于腮腺上皮的占比约为50%,其中尤以良性肿瘤最为常见,有具体研究表明【1】,在所有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所占的比例约为80%。腮腺良性肿瘤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取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以往多选取传统腮腺浅叶切除,该治疗方式能彻底根除肿瘤【2】,但是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患者腮腺存在的分泌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为此,探索更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研究以腮腺良性肿瘤患者为对象,分析腮腺区域性切除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2月-2021年02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18±5.89)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40.76±5.13)岁。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治疗:选取传统"S"形切口,对患者面神经展开逆行解剖,将患者面神经存在的各个分支解剖出来,于患者的面神经浅面切除患者的肿瘤和腮腺浅叶,做好结扎工作,将患者腮腺存在的主导管切断,结扎遗留下来的腺体组织残端,手术完成以后,将硅球放置于患者的创腔,对其进行负压引流处理,时间为48-72个小时,对患者展开加压包扎处理,时间为1-2个星期。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给予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存在部位确定切口位置,当肿瘤存在于患者的耳屏前时,可确定切口下方只到达患者的下颌角【3】;当肿瘤存在于患者的耳垂下方时,可不于患者耳屏前做切口,从耳垂开始,从上到下一直到患者的下颌角下前方【4】。对患者的个腮腺咬肌筋膜深面展开翻瓣处理,将患者的周围腺体以及肿瘤显露出来,于距患者肿瘤边缘约0.5-1.0厘米处,钝性分离患者的正常腺体,确定邻近面神经分支,于其浅面切除患者的肿瘤和腮腺浅叶,将患的腺体主导管保留,对腺体残端展开结扎处理,将硅橡胶负压球或者是橡皮片放置于患者的创口内,时间为1天,加压包扎局部【5】。如果患者显露出耳大神经,需要对其仔细进行分离,将患者的耳后支和耳垂支保留。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手术指标和复发情况:观察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展开组间对比;观察记录两组发生复发的例数,对比两组复发率。评估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记录两组发生耳垂麻木、积液/涎瘘和暂时性面瘫的例数,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取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检验,(P<0.05)时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和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复发率均基本一致,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
.png)
3 讨论
腮腺肿瘤患者中尤以良性肿瘤患者最为多发,其中最常见的为沃辛瘤和多形性腺瘤,其发生部位多为患者的腮腺浅叶,手术切除是该病患者目前主要治疗方式【6】。以往多给予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患者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手术,将患者的肿瘤和腺体浅叶同时切除,具有较广的适应证,但是受所切除的患者腺体内存在有较多组织影响,患者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7】。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手术安全区域为距瘤体的0.5-1.0厘米范围内,能够对患者的腮腺组织尽可能多地保留,该治疗方式有助于促使患者腮腺的分泌功能恢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术后面部外形,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面部感觉等,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复发率均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腮腺区域性切除的应用有利于优化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
综上所述,给予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帅,李硕.扶正固本汤联合FOLFOX化疗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D4+CD45RA+T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1):98-102.?
[2]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学科综合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2):51-63.?
[3]刘志华.AFP、CEA、CA199联合检测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8):36-38.?
[4]郁肖夫,郑晓.糖类抗原CA125 CA199 CA724癌胚抗原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3):395-397.?
[5]于洋,莫波,徐兵,等.CT联合肿瘤标志物与MRI联合肿瘤标志物对于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与特异性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5):4962-4965.?
[6]朱莉萍.黄芪的药理研究及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3):98-99.?
[7]周宏博,崔江河,史春静,等.黄芪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用于大肠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26):3688-3691.?
[8]岳美颖,潘媛,敖慧.白术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5):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