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科
四川省犍为县赵秉科诊所 四川 乐山 614400
摘要:腹痛为常见症状,多种疾病发生及发展中均可伴随腹痛表现,为此,腹痛的病因具有复杂性特征。在中医范畴中,腹痛是胃腕之下,耻骨毛际之上部位的疼痛表现。对于腹痛症状的治疗,认为辨证论治可发挥出针对性治疗效果。而本次研究将对已有关于腹痛辨证论治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并综述如下。
关键词:腹痛;辩证论治;鉴别诊断
前言
腹痛症状结合疼痛部位可进一步分为大腹痛与小腹痛及少腹痛等,可发生在多种疾病患者中,可伴随其他症状出现。西医内科以腹痛为主症的病症,常见为胃肠痉挛与消化不良及肠部疾病等。而中医对腹痛的治疗可采用针刺法与灸法及中药等多种手段进行,而辨证论治为主要思路。
1.腹痛的鉴别诊断
第一,胃在腹中,与肠道连接,腹痛与胃痛在范围上较难分辨,部分患者会将胃痛描述为腹痛。且腹痛多伴随胃痛症状,胃痛也可引发腹部疼痛症状,需要对两种疼痛进行有效鉴别[1]。胃痛在上腹胃脘部,位置相对较高。腹部部位主要集中在胃脘下部,所处部位较低。且多数患者在腹痛时还可表现为腹胀,除此之外大便性状也可发生改变。对于以上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可参考X线检查与显微镜检查结果。第二,多种内科疾病发展中均可出现腹痛症状,临床表现较为相似。在痢疾患者中,患者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积聚也多伴随腹痛表现,但更多为腹中包块,可通过临床表现进行初步鉴别。第三,外科腹痛多在腹痛期间伴随发热症状,预先腹痛后发热,且发热逐渐发展加重,疼痛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剧,疼痛部位固定,压痛明显。通过内科正确治疗,若病情未有改善或加重,则可初步判断为外科腹痛[2]。
2.腹痛的证型分析
在中医范畴中,腹痛可分为多种证型:第一,寒邪内阻型。以腹痛拘急为主要症状,在后疼痛程度加剧,小便清长,大便清稀或秘结。第二,湿热壅滞型。患病后多伴随按压时腹痛明显表现,同时大便秘结,舌苔泛黄。第三,虚寒腹痛。患者多感觉腹痛绵绵,反复发作,神疲乏力。第四,气滞腹痛。患者以腹胀闷痛为常见表现,腹痛无固定部位,可累及两胁与少腹,在情绪变动下可发作疼痛[3]。第五,血瘀腹痛。多表现为刺痛,疼痛部位固定,治疗周期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脉沉细或涩。第六,食积腹痛。大便秘结或腹泻,腹泻后疼痛程度减轻。
3.腹痛的辨证论治
3.1辨证
中医对于腹痛的治疗中,基于证型不同,可采用辨证治疗方案。辨证论治的前提为有效辨证,首先需要正确辨别急慢性腹痛。急性腹痛发病急,腹痛程度剧烈,且病程周期短,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后消失,需要及时处理。慢性腹痛发病缓慢,病程周期较长,容易反复发作。其次,辨别病位。疼痛多集中在脐腹,病位多处在肠胃。疼痛在少腹部位可伴随肝气郁结现象,多受到情绪变化的影响。最后,辨别病性。
若患者疼痛症状突发,且疼痛程度明显,或伴随腹胀与恶心等表现,可判断为实症。若疼痛绵绵,长久不消,则可判断为证。症状时轻时重,伴随胸闷或腹胀等表现,情志变动下疼痛明显,可判断为气滞[4]。
3.2中医辨证治疗基础原则
腹痛以通为关键点,但并未指向攻下通利,而是结合寒热虚实的差异,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除此之外还需关注到通补关系。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属于实证疼痛病理机制,在治疗中需要以通利祛邪为主。不荣则痛属于虚证疼痛病理机制,治疗中应适当温补扶正。
3.3辩证论治
第一,寒凝型腹痛。发病主要原因为外邪入侵,或过多食用生冷食物,或寒邪直接侵入腹痛,导致寒凝集结于腹内。负重阳气不通,气血不畅脉络受阻,为此引发腹痛症状,且疼痛症状多为突发。在寒冷刺激下疼痛程度进一步加剧,在温暖后阳气通,则疼痛程度有所改善。阳气无法外达则患者多表现为怕冷蜷卧。寒属于水之性,寒气过重则多不会感觉口渴,日常饮水量较少。对于此类腹痛症状的治疗需要温中散寒。日常生活中主要保暖,避免食用寒冷刺激性食物,多引热水,可用热水泡脚。对于此类型腹痛的治疗,可用良负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治疗。第二,热结腹痛。此类腹痛症状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存在密切关联,患者多喜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针对此类型腹痛症状,需要以清热通腑为治疗方向,方剂可选择大承气汤治疗。第三,虚寒腹痛。多基于脾阳不振与血气无法温养脏腑而引发腹痛症状。针对此类型腹痛症状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为治疗方向。可选择灸法治疗,选择天枢与关元及神阙等穴位,每次取其中2-3个穴位,新鲜姜片放置到对应穴位,将艾柱放置到姜片上,点燃施灸。方剂可选小建中汤。第四,气滞腹痛。基于气机郁滞,升降失司引发疼痛症状。针对此类患者治疗中需要以行气解郁为治疗方向[5]。方剂可选柴胡疏肝散。第五,血瘀腹痛。淤血积聚在腹部血脉可引发疼痛症状,且多表现为刺痛。应以活血化瘀为治疗方向,可选择方剂为少腹逐瘀汤。同时还可选择针刺法治疗,穴位以中脘与天枢及足三里为主。在相应穴位针刺,留针20分钟后拔针。第六,食积腹痛。与饮食相关,食物积聚在肠道内,腑气不通,可引发腹胀与腹痛症状。在治疗期间,可选择枳实导滞丸来解除腹胀症状。在腹痛患者治疗中,需要充分明确疾病发生具体病因,结合病因制定具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同时,在决定用药方案前,还需充分明确患者病症类型,针对热结型与虚寒型等在用药上可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对症用药才能够发挥出最大化价值。
总结:腹痛在中医中可分为寒邪内阻与湿热壅滞及血瘀腹痛等多种类型,不同分型腹痛的病因及特征有所不同,为此,在治疗中也应关注到针对性治疗。在具体治疗方法中,可结合不同分型治疗方向选择针灸或中药等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1]朱凯,叶小雪,黄适.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肠胃炎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9,046(004):785-787.
[2]雍亚云,李伟伟.理中法联合中药烫熨治疗小儿腹痛(脾胃虚寒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28(05):125-127.
[3]伍银玭,丁全茂.推拿针刺治疗腰源性腹痛误诊后验案1则[J].江苏中医药,2020,52(03):71-73.
[4]王倩,姚楠,胡利军,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针灸治疗小儿腹痛选穴规律[J].现代中医临床,2020,07(01):8-11.
[5]朱光建.甘爱萍基于胃肠镜检查结果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辨证治疗[J].江苏中医药,2020,12(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