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上   作者:李光
[导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规模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地基施工为基础环节,对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地基条件不良时将阻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根据不良地基的基本特点,围绕不良地基环境下的施工处理技术展开研究,以便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连云港市新禹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李光   江苏东海  222300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规模化和系统化的特点,地基施工为基础环节,对建筑物的使用状况具有显著的影响,地基条件不良时将阻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根据不良地基的基本特点,围绕不良地基环境下的施工处理技术展开研究,以便推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不良地基;处理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概述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容易遇到不良地基而导致地基失稳等问题,此条件下将严重威胁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其经济效益也将明显下滑。不良地基的地质条件欠佳,具有遇水失稳、局部沉陷等方面的特性,若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则必然会阻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进程。由此说明,施工单位应将不良地基的处理工作落实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2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不良影响
        1)受溶蚀带、破碎带、节理裂隙带等不良地质的影响,导致地基的抗滑安全系数偏低,相比于上部建筑物的抗滑稳定性需求而言存在较大的差距,产生的剪切作用范围广、影响程度深,不利于地基上方建筑物的稳定使用。2)容许值偏低,通常低于水力坡降和地基渗漏量。此现象的成因错综复杂,例如地基存在强透水带且孔隙率偏低、存在强裂隙透水层等,在此条件下,易伴有扬压力超限、水库渗漏等问题,随时间的延长,水库地基及建设于该处的建筑物均容易出现损坏。3)地基的稳定性不足,存在局部沉降现象,以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的部分结构发生下沉、变形等质量问题。4)地基的地质组成较为特殊,例如存在无黏性粉细砂层时,受机械振动等外力的作用,粉细砂层易发生液化,导致地基的稳定性明显下降,建筑物缺乏稳定性。
        3基于不良地基基本特性的处理技术
        3.1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
        若地基存在强透水层,在该处组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作时难度将明显增加,施工期间管涌发生概率较高,易破坏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卵石层、砾石层等均是较为常见的强透水层,在处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强透水层清理干净,配制混凝土并将其回填于该处,从而构成具有阻隔作用的截水墙;随后利用冲击钻钻孔,通过向其中回填混凝土的方式(高压喷射)构成防渗墙。在截水墙和防渗墙的联合作用下,有效消除强透水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可取得较好的地基防渗处理效果。
        3.2可液化土层处理技术
        可液化土层易受到震动荷载和静力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空隙的水压压力大幅度提高,部分黏性不足的土层不具备足够的抗剪强度,可见地基发生塌陷和移动现象,地基的稳定性明显不足,建设于该处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难以维持稳定的状态。在处理可液化土层时,通常可采取如下思路:经过勘察后确定可液化土层的覆盖范围和深度,将其清理干净;取防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其分层填于该处,经过振动压实处理后提高填料的密实性;设置混凝土围墙,目的在于全面封闭可液化土层,避免其向外围扩散;必要时可设置砂桩,以达到提高地基稳定性、避免地基移动的效果。根据程度的不同,地基液化可分为多种等级。
        3.3坝基涌泉处理技术
        地基存在松散土层或裂隙时,极容易发生坝基涌泉现象,此条件下不利于混凝土浇筑作业的顺利开展,需要采取处理措施。在坝基涌泉处理工作中,应最大限度提高排水能力,期间兼并做好封堵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消除坝基涌泉现象。


一方面,可利用混凝土封堵,遇涌水量较大的情况时需设置集水坑,将涌水引排至该处后再利用砾石回填,并埋设灌浆管和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封闭结构,达到对土坝基础盖顶的效果;另一方面,确定涌泉出口位置,于该处加装活动逆止阀门,通过此举调节涌泉涌向,减小对建设现场的不良影响。
        3.4软弱夹层基础的处理
        软弱夹层通常由淤泥、淤泥质土等各类具有高压缩特性的土层所构成的整体,此类地基的承载力普遍≤50kN/m2,无法直接作为地基而使用,因此,需明确软弱夹层的特性,再采取相适应的处理措施,切实提高软弱夹层的稳定性。
        3.4.1软弱夹层的基本特性1)孔隙比和含水量均偏高。通常,天然含水率普遍达到50%~70%,而天然孔隙比可达到1~2,受水体作用以及土层密实度不足的影响,地基的稳定性明显偏低。2)透水性弱。根据前述分析可知,软弱夹层的含水量较高,而多数情况下渗透系数≤1mm/d,因此其透水能力明显不足,受施工期间强荷载的作用,孔隙水压力异常提高,地基的固结性能明显不足。3)抗剪强度低。软弱夹层普遍呈软塑-流塑状,若存在外部荷载作用,将进一步恶化地基的状态,使其抗剪性能大幅下降。若土层内形成排水通道,在压力作用下土体将逐步固结;而在排水效率偏低时,荷载将带来负面作用,水体大量聚集在地基内,导致地基的强度大幅下降。
        3.4.2软弱夹层的处理施工技术1)换土法。此法在淤土层厚度不足时具有可行性,确定不达标的淤泥土层并将该处清理干净,换填灰土、粗砂等综合性能良好的材料。2)强夯法。以夯锤为主要施工装置,吊至特定高度处(通常为6~30m,具体视地基情况、夯锤质量以及作用面积等因素而定),使夯锤发生自由下落运动,通过自重的作用夯实土层。根据施工经验,强夯法在河流冲积层、粉土、杂填土等多类地质中均具有可行性。3)旋喷法。此法在地基防渗工作中取得较广泛的应用,以旋喷机为主要施工装置,向待处理区域喷射合适浓度的浆液,在高压条件下水泥浆液能够与土体混合,随着水泥浆液的固化,可连同土体共同组成完整且稳定的结构,从而避免地基渗漏现象。4)振动水冲法。以振冲器为主要施工装置,可以提供振动力和冲击荷载,首先在地基中成孔,再向其中填入砂、碎石,经过分层填筑及夯实处理后能够有效加固地基。5)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此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小地基变形量、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土工合成材料的抗拉能力强,将其埋入土层后,土颗粒与拉筋间存在较强的摩擦力,使得土和加筋材料共同组合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地基的强度自然得以提高。此外,在应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后,还可以缩小破坏的扩张范围,保证地基具有更高的承载力。6)灌浆法。此法的施工材料包含水泥砂浆、黏土浆或化学浆材(常见有木质素类、硅酸盐类)等,经过灌注施工后,浆液能够进入地基与建筑所形成的缝隙内,加固淤泥软土地基,提高地基和建筑物的稳定性。7)硅化加固法。此法以电渗原理为指导,配套带孔眼的注浆管,将硅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混合注入软弱地基中,随后注入的材料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丰富的胶凝物质,原本相对分散的土体可联结为完整的整体,地基的强度将随之提高。硅化加固法的作用范围较广,地基处理效果良好。但也需注意到,硅化加固法应用期间存在消耗高(耗电量、成本)的局限性,因此在项目成本吃紧时不宜作为首选方法。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间遇不良地基时,在地基失稳、沉陷等方面的影响下,易导致建设于地基上方的建筑物缺乏稳定性,难以满足安全、可靠的基础建设目标。对此,本文以不良地基的具体情况为立足点,探讨多种处理方法,希望所提内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以提高不良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推动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林.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地基处理[J].绿色环保建材2019(7)
[2]许明.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20(6)
作者简介]李光(1973—),男,江苏省东海县人,专科,工程师,从事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与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