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存在不足和建设单位应对策略思考 王伟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中   作者:王伟
[导读]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飞速突进,传统建筑形式的弊端逐步暴露,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王伟

摘要: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飞速突进,传统建筑形式的弊端逐步暴露,对建筑形式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依靠其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得到十分广泛的实际工程应用。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较,装配式建筑具有十分典型的优势,其施工周期较短,且其整体作业流程较为简便。尽管如此,作为一种全新建筑形式,装配式建筑仍存在较多不足,如工程成本偏高、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缺乏相应规范及标准体系等。基于以上讨论,本研究拟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从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给出了相应建议。本研究分析结果一方面可为进一步认识装配式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建筑单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作业及管理。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不足;建设单位应对策略
        引言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就对建筑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装配式建筑作为作业的后起之秀,因其自身的优点,受到了追捧。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其设计要点既要贴合实际,又要符合环保理念。体现了当下可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所以当下在建筑市场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之中,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占的越来越大。
        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到生产技术和建设能力的限制,我国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发展速度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才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开始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各方面性能。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文件,指明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2017年11月,住建部认定了首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产业基地。由此,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遇到了快速增长的机会,各省市陆续开始重视并加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开工面积达到2.9亿m2(约占新开工面积的13.9%),比2015年的7360万m2增加了2.164亿m2。
        2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主要不足
        2.1关键技术匮乏
        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其相应技术要求较高,尤其针对其节点连接和构件组装过程。整体而言,装配式建筑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操作复杂、细节繁多以及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除此紫外,对我国而言,装配式建筑领域之中所存在的标准和规范极度匮乏,相应的体系构建较为滞后,就其政策而言,虽已有初步方针,但其整体政策框架和规划仍不明确。
        2.2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
        因以往建筑行业的模式,装配式建筑的人才缺口较大,具体如下。设计人才缺口大。如今,我国高校建筑类开设课程极少有涉及到装配式建筑的,有的学校即便开设装配式建筑课程也只是简略的说明,几乎没有将设计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程学习范围;建设人才缺口大。装配式建筑建设阶段需要的人工较少,不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可对建设人员的要求不低,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管理人才缺口大。装配式建筑建设时,需要用到前沿的建设方式,以往的管理方式不能适应这样的建设状况,必须要采取新的管理方式。装配式建筑竣工后,维护阶段也是极为重要的,维护人才缺口也是非常大的。
        2.3装配式建筑产业链尚未成熟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是一个动态的增值链,主要是以装配式建筑为对象,以每个利益相关企业为载体,以共同承担风险、共同享有利益为引导,上中下游企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产业链。相比于传统模式,装配式体系对产业流程各环节间的协同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和构件运输,到现场施工和运营维护,装配式建筑的整个建造过程都需要每个主体、每个环节的密切合作,但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初始阶段,在每个环节上只有少数企业具有卓越的相关资质能力,很难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使得装配式建筑的配合作用在全寿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显得十分低下。
        3建设单位应对策略
        3.1更新工程技术
       装配式建筑以一般建筑形式存在十分显著的区别,其相应的规范要求以及质量评价体系并未得到及时更新。在此基础之上,建设单位应当针对其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关键节点质量控制要求进行深入把控和分析,并针对该问题成立相应的技术责任部门,逐步与相应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以此开发出相应的与实际工程情况相一致的行业规范或标准。
        3.2培养专业人才与建筑一体化发展
        在装配式设计行业发展过程中,设计单位应加强对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并与高职院校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控制装配式建筑设计专业人才,以此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队伍素质,以便在专业人才的带动下对装配式建筑设计发展予以进一步优化。同时设计单位还可以将装配式建筑专业人才需求告知给院校,使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以此达到双赢的目的。除此之外,装配式建筑设计应在多方面予以控制,施工单位应从最初设计到后续设计完工形成一体化。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应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建筑设计人员指挥等给予科学合理地安排,提升整体施工建筑速度。为此,施工单位可以使用BIM技术,使其建立从设计、加工、吊装、维护等一体化管理措施,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施工长久稳定发展。
        3.3加强行业管理,优化产业管理模式
        行业管理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础。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和施工等,目前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组成建筑主体的部件需要在工厂中预制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这就要求构件设计与现场组装保持高度协调,各相关企业均具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其中,地产开发商在资源(如资金)方面具有很多优势,是产业链的核心,因此更要加以管理,以充分发挥其沟通作用。从装配式建筑的产业链形成开始,将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生产、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培育装配式上下游企业,以及集设计、生产、运输、施工和后期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领先企业。同时,推行总承包模式,鼓励加强装配式建筑领域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以提高装配式施工过程的运作和沟通效率,并实行统一的综合管理。此外,鉴于BIM技术能组合各方、各阶段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在装配式建筑中还应多加运用,使装配式建筑的数据更加真实、准确。
        结语
        本研究着重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建设单位角度出发构建相应对策。整体而言,分析结果对进一步认识装配式建筑存在一定意义,此外,所给出建议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建设单位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及管理过程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黄春蕾,吴学伟,雷叶,等.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工程经济,2018(9):54-56.
[2]孙颖,刘伊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成本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0(1):11-14.
[3]李德智,王艳.建设单位主动采用装配式建筑的驱动及阻碍因素[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9(3):7-11.
[4]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56-159.
[5]齐宝库,王丹,白庶,等.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J].建筑经济,2019,37(5):28-30.
作者简介:姓名:王伟(1989.03.1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山东枣庄,学历,大学专科,职称:初级助理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