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解决老城区内涝问题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8月中   作者:石婷方1 曹丽斯2
[导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开展典型示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1 石婷方1  广西 南宁市  530000
彰泰集团2  曹丽斯2  广西  梧州市  543002

摘要:“十四五”期间,我国确定部分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特色突出的城市开展典型示范,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我们应再接再厉,以此次评审位列第一档为契机,进一步将海绵城市理念落实到城市建设管理全过程,在建设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中践行党的宗旨,紧贴民心,紧扣民生,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幸福。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解决;老城区;内涝问题
        引言
        海绵城市是中国智慧与国际雨洪管理理念的有机融合,也是雨洪管理和污染治理的智慧结晶。在海绵城市的推广建设过程中,结合城市自身气候、地质、水文等本底特征,因地制宜进行海绵城市设施的选型以及建设方案的确定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和焦点。
        1内涝影响成因
        1.1自然因素
        根据相关评估数据,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100多年内不断升高,近30年是过去1400多年北半球最热的时段,而中国的地表温度在这个时段的上升速度远高于平均水平。全球变暖不仅使海洋蒸腾更多的水汽,而且当气温升高时,大气的持水能力将提升,从而造成空气中所含水分增加。因此,当产生降雨条件时,降雨的强度较大。总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不仅降水强度将会增强,强降水频次也呈现上升趋势。国内有相关研究表明,我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同样有增长趋势,使得我国在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都增强的影响下,城市内涝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1.2排水系统设计因素
        由于排水规划的权重弱于用地规划,当汇水单元的路面硬化程度上升,排水系统未能及时升级,将会导致在暴雨强度一定时,地表径流系数和汇水面积同时上升,地表径流流量将大幅增加,极大增加内涝隐患。②规划冗杂。当前,我国关于城市暴雨内容的规划主要有两种:排水工程规划和防洪规划。这两种规划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在编制时相互独立,排水规划侧重管道铺设,防洪规划侧重城市水系的洪水防治,导致在处理城市内涝灾害、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上,两者顾此失彼、难以协调。
        1.3城市化影响因素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路面硬化面积增加导致雨水下渗能力变弱,且忽视排水设施的建设,使得路面积水难以消散,最终在低洼处形成渍水点。此外,沥青地表的积水下渗能力要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地面。有研究表明,在相同时间和降雨强度下,沥青路面上积水下渗强度仅为黏沙土的27.34%、草地的18.33%和碎石路面的7.73%。因此,在城市建成区域中,如果水泥地和沥青路面的不透水地表较多,且排水系统规划建设较落后,那么该城区在暴雨时期将极易产生内涝。
        2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解决老城区内涝防治策略
        2.1源头减排设施
        在“排+围”传统防洪排涝工程基础上,增加海绵工程。延迟进入防洪河道洪涝灾害峰值的时间,降低峰值流量。通过屋顶花园、透水铺装优化雨水下垫面,有效降低径流量;在雨水管道前设置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湿地等,降低径流和推迟雨水流量峰值;在末端设置湿地、湿塘等公共调蓄空间,有效储蓄雨水,全过程降低雨水内涝风险。



        2.2下凹绿地
       其是自然形成的或是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主要功能是收集屋顶、地面的雨水,在植物、砂石、土壤等的作用下进行净化处理,再慢慢渗透到地下水中,借此补充地下水。而在诸多景观工程项目之中,场地标高需小于绿地标高,如此才能快速收集雨水,而后通过涵管统一排出,但有可能造成道路、场地积水时间过长。而下沉式的绿地能够适当减少涵管排水的压力,使雨水及时得到存蓄和下渗,以错开峰值,实际应用时要有效控制沉式绿地总量。因此,需要分别设置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下沉绿地,通过模型对下沉式绿地的蓄水容积进行准确计算,从而实现预期设计目标。
        2.3公共海绵空间
        海绵城市建设首要任务是明确和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同时这些也是城市抵御洪涝灾害的生态本底。因此在建立内涝防治体系的过程中,武进结合现状及规划用地、内涝风险、水环境质量以及绿地空间分布等要素,将海绵功能区分为:内涝风险与面源污染重点修复区、现状径流与污染控制提升区、规划径流与污染控制区、绿地雨水径流与污染控制区、水生态保护区、水生态修复区、天然海绵涵养区(大型湿地、山体林地)。
        2.4排水管渠优化
        排水管渠疏通:通过清淤、疏通堵头等手段恢复现有排水设施的功能,如:按照国家“体现连片效应,避免碎片化”要求,综合排水分区、行政区划等因素,南宁市从“区域试点”辐射“全市试点”,强化海绵项目连片化效果。
        南宁市采取用科学规划引领,“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花小钱办大事原则”。结合小区项目实施难点(单个项目投资小、施工较难招到有实力、有经验、能够规范标准化建设的企业),探索老旧项目的改造模式,南宁市创新采用EPC项目包模式推进既有小区、单位改造,按小区区位、投资规模、属地管理等原则,打包实施小区改造。有效解决项目规模小、分布散给施工建设带来的管理难题,以及审批、预算、招投标环节可能遇到的障碍。为“区域试点”辐射“全市试点”打牢基础,故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海绵城市项目类型包括道路广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等试点区外共929项,涉及试点区外95个排水分区。
        2.5加强环卫体系管理
        城市面源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大气降尘、地表污染物沉积以及不规范的垃圾倾倒与堆积等,规范化的垃圾清扫、收集和处置等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清除地表的细颗粒物及其附着的污染物。可制定严格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置制度,对不规范的垃圾排放和弃置行为制定惩罚与追责机制,通过常规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约束城区企业和居民合理处置生产生活垃圾,形成从根源上控制面源污染累积与冲刷的管理模式。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应融入到城市“规建管”全过程,未来应构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均衡发展且作用互补的长效运作机制。设计建设适当标准的防治工程体系,在城区地表、排水系统、河湖水系的关键节点与断面处布置水量与水质监测设备,构建基于实测信息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联合调度机制,实现城市面源污染防治的最优化管理目标。
        结束语
        海绵城市的概念在国外发展较早,并日趋成熟。在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和制定各种措施。必须在规划,投资和建设方面制定适当的政策和制度,以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力度,不断完善或创新思路,克服发展水平低下的弊端和不足,对海绵城市的效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加速海绵城市的建设推广。
参考文献
[1]刘龙志,马宏伟,杜垚,翁邦正,文韬,张耀.基于Mike模型的海绵城市内涝整治方案效果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9,35(12):13-18.
[2]陈星,薛伟,程淑珍,孔祥利,朱磊森.智慧工地管理体系在玉溪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给水排水,2019,35(12):100-103.
[3]郭邵诚.基于“城市双修”背景下芜湖县老城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8.
[4]南宁市2020年度海绵城市建设评估报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