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原因和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夏文来
[导读] “技术-社会-政府”的深层互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费享乐强化”“空间关系模糊”“角色认同偏差”的现实困境,埋藏下“时间战争”和“技术强化”的风险隐患。但又必须清楚认识,网络直播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考验,也是机遇。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夏文来  315100

[摘要] 2016年被视为“网络直播元年”,并非此前没有网络直播,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视频直播开启了新的技术变革。“技术-社会-政府”的深层互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费享乐强化”“空间关系模糊”“角色认同偏差”的现实困境,埋藏下“时间战争”和“技术强化”的风险隐患。但又必须清楚认识,网络直播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考验,也是机遇。要在“技术-社会-政府-校园”的系统协作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认同。
[关键词] 网络直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直播发展变革及趋势预测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视频直播开启了网络直播新一轮变革,在五六年间,网络直播在“技术-社会-政府”的互动中趋向由乱转治,迈向理性发展。但在新一轮互动中,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或将趋于隐蔽,大学生可能陷入“时间战争”和“技术强化”的陷阱。
        1.变革开启: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拉开了网络直播的变革序幕。2013年12月4日,中国正式进入4G时代,4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移动互联的“信息高速公路”进一步拓宽,这直接驱动了网络直播形式的转变,网络直播在以往文字、图片、音频直播的基础上,跃升进入视频直播的发展阶段。自此,网络视频直播兼具了移动通信“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开放、分享、互动”的双重优势,这是网络直播得以跃升发展的技术基础和根本优势。
        2.资本加持:网络直播的野蛮生长对青少年造成直接伤害。2015年特别是2015下半年以来,巨额资本进入直播行业,百度、阿里巴巴、小米也纷纷入局,国内资本市场似乎都在遵从着一个共同的认知,宁可错投,不可错过[1]。这一阶段快速发展带来的是行业低俗文化当道的乱象丛生,资本本能性选择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刺激用户猎奇、臆想和窥私的心理。不少青少年为博心仪主播“嫣然一笑”不惜豪掷千金,相关直播事件一再刷新公众认知,过程中网络直播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
        3.理性回归:网络直播在政府监管下趋于理性发展。网络直播行业发展,恰逢政府“放管服”改革实施,对这一新生事物政府实行了包容审慎监管,没有一上来就“管死”。但对于行业问题的应对,政府监管又可谓是迅速、有力的。2016年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同年9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2020年6月5日,国家网信办等8部门启动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行动[2]。在政府监管和引导下,网络直播行业发展由“简单直接刺激用户心理”转向“深挖经济潜力和承担社会责任”。在“直播+”模式和场景的重构中,2020年“直播+扶贫”“直播+抗疫”等方式取得成功,这成为直播行业趋向由乱转治,迈向理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4.趋势预测:新一轮网络直播变革中隐蔽的思想政治教育风险。网络直播的发展将继续在“技术-社会-政府”的互动中推进,在5G和AI等新一轮技术变革的推动下,朝着高沉浸感、高拟真度、频繁交互的方向发展。预测在资本加持下,AI主播将渗入更多细分领域,基于大数据定制虚拟偶像,开启24小时不间断直播。相较过去网络直播用“低俗文化”进行的直接“攻击”,接下里的网络直播对网络用户的影响伤害或将趋于隐蔽,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很容易陷入各类网络诱惑的“时间战争”中,投入学习实践的可支配时间和精力可能进一步下降;虚拟和现实的界限愈发模糊,个性化推荐、高拟真度带来的技术强化可能进一步消解大学生的朝气和斗志。这可能构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大风险挑战。
        二、网络直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现实困境
        此次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宁波高校大学生,共有511人参与问卷调查,有效样本506份。此外,研究抽样3位主播、3位粉丝和3位看客作为访谈对象,访谈对象均为95后在校大学生。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研判网络直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现实困境。
        1.消费享乐的强化易造成精神品格的消解。娱乐消遣仍是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主要诉求,游戏直播、真人秀直播、电商直播成为样本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直播类型,分别为60%、46%、43.8%。男生和女生在网络直播参与类型方面差异明显,男生更关注竞技类直播,参与游戏直播占比91%,体育直播占比56%,其中,男性游戏直播用户“游戏氪金”比例高达83.3%。


女生更关注生活类直播,参与电商直播占比68.2%,真人秀直播占比64.3%,其中,女性电商直播用户直播购物比例高达92.3%。网络直播从泛娱乐化到垂直化,其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内核并未改变,网络直播深耕细分领域带来用户粘性的强化,并进一步消解大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品格。
        2.空间关系的模糊易造成道德责任感的削弱。网络直播中,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边界越发模糊,主播在网络直播中展示“隐私”,以个人空间遮蔽公共空间[3]。一是源于网络直播内容的泛生活化,二是对用户窥私心理的有意迎合。对于主播私人空间的展示,26%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激起自身道德感的挣扎,22%表示乐见此类现象,52%持无所谓的态度。“窥私”退去道德严肃感,像消费品一样进入大众文化需求,并在点赞、打赏的直播互动中得到激励强化。这将侵蚀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影响大学生的价值选择。
        3.角色认同的偏差易造成价值认同的错判。结合受访者“主播”“粉丝”和“看客”的身份进行角色认同分析,对于“大学生承担主播身份”以及“大学生身份与主播身份的统一性”,三者表现出一致认同。对于“主播人设与主播自身的统一性”“主播人设与受众期待的统一性”,“主播”和“粉丝”表现出巨大差异,“粉丝”认为主播完成的是“主播人设与主播自身的统一”,而“主播”认为自己完成的是“主播人设与受众期待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主播通过表演迎合粉丝,而粉丝沉迷于“主播人设”和自己所构建的“主播身份”的认同上。将主播虚拟身份与自我现实期许对号入座的臆想,容易产生过于理想化的价值认同,影响自身对事物的理性判断。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直播变革影响的路径选择
        网络直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现实困境,其变革发展又隐藏着潜在的风险隐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过得了网络直播的考验,须站在党的教育工作和青年工作的战略全局统筹推进,打得好“技术-社会-政府-校园”一整套组合拳。
        1.在思想争夺战中,坚定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这场青少年思想争夺战中,资本加持下的网络直播行业无法摆脱资本的逐利性,便也无法改变其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本质属性。从自身定位和对手性质出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地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把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作为育人目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融合线上线下两个空间,针对性开展大学生艰苦朴素、永久奋斗的品格锻造,主动消解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不良影响。
        2.在靠前监管中,做好网络直播的疏堵防治。政府要深化网络直播监管方式的改革,把监管目标从对网络直播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转变为对网络精神文明的维护。实施规则监管和正向引领“两手抓”,既要从严管好网络直播的规则边界,又要主动引领网络直播的健康发展。针对网络直播内容无法做到事前审查的监管困境,推动政府、社会、行业的靠前监管,压实企业自查责任,加强对不良网络直播行为的正面疏导,及时把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调动主流内容生产的社会积极性,探索构建“内容评级,打赏分级”的差异化激励机制,实施优质内容“绿色通道”传播助推机制。以前瞻思维建立网络直播“政策工具箱”,预防性设置“虚拟主播”直播时间上限等规则,根据实际开启、调整和充实政策工具。
        3.深化“直播+思政”新场景。网络直播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考验,也是机遇。疫情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千万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充分展示了“直播+思政”的新场景。深化网络直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把握“直播+思政”优质资源共享、教学零延时、互动性强的特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直播师资队伍建设和网络直播名师打造,培育和运用好“名师IP”对大学生的凝聚和引领作用。针对性开展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系统培训,探索推进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系统化、课程化建设,树立大学生媒介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估能力。实施校园正能量主播专项培育,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直播的亲身实践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成就。
参考文献:
[1]艾媒咨询发布《2016年中国在线直播行业专题研究:暖春遭遇寒流》。
[2]倪港丽.网络直播平台政府监管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5)158.
[3]赵铮.网络直播视域中大学生价值关系的认知与重构[J].当代青年研究,2021(03)91.
[基金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动因和行为研究(Y201738895),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G641
[作者简介] 夏文来,硕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团委副书记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