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李军英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李军英
[导读] 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不足,数学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着手,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思维,营造起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  李军英

摘要: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存在不足,数学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着手,培养学生较强的数学思维,营造起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真正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通过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提供切实保障,推动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面临的困境
        (一)在思维方法的问题
        根据对现阶段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缺少数学学习的思维,数学思维方法欠缺,难以实现对正确学习技巧的有效掌握,学习过程中常常面对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感到手足无措。另外,由于思维方法缺陷,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严谨性不足,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以将各个数学知识点连接联想在一起、形成深刻的记忆。因此整个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较为困难,难以掌握数学思维的正确方法,无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将会对学习数学知识形成厌倦、抵触的心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在思维惰性的问题
        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难以解决的数学难题时,大部分的学生会通过等待教师讲解来解决数学难题,只有少部分的学生会自主请教老师辅助解决难题。除此之外,还有更少部分的同学会放弃解决数学难题,仅有一少部分的学生会通过思考和探索之后解决数学问题。这一现状反映了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存在思维惰性的普遍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面对数学难题时,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把握积极性不足,导致出现了多种数学学习的难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和未来发展受到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三)在思维惯性的问题
        初中生的思维惯性问题与思维惰性问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学生的思维惯性使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很容易出现多种错误,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深层含义缺少有效的把握和理解,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数学错误。例如在解答数学问题,学生受到思维惯性的影响,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公式罗列,通过代入演算解决数学问题,这一过程中对于数学问题的实际情况缺少充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导致数学解题和知识运用的能力有限,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针对解题性的错误,通常是由于学生的思维惯性导致的,不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导致学生常常会出现审题不清、解题错误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更进一步发展。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更新和创新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基础出发点,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成效。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认知,因此应更进一步地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的位置转变到主动学习知识的位置,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不再极度依赖教师,而是通过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加强数学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适应新课改的全新教学理念,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向学生提供更多自我思考自我探索的机会,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对数学教材的钻研和挖掘,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等,不断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水平,明确自身的教师角色定位,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地凸显出来。
        (二)增加讨论交流,强化合作学习效果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思维能力尚未完善,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开发,面对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加强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不是仅仅掌握简单的知识内容。教师可改变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讨论的环节,引导学生增加讨论和交流,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学习,强化互动和合作学习的效果,营造起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营造轻松的数学学习环境。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导者,提出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加入小组活动中来,按照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成员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均可以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与见解。
        (三)丰富教学活动,加强学生数学思维
        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被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丰富了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初中的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必要结合现有的先进网络技术教学手段等、开展丰富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数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慕课等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加强对正确数学学习方法的有效掌握,提高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预习和复习数学课堂上的相关知识,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数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设计微课视频,教师可以向网络平台上上传预习视频,让学生进行提前的观看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数学想象力,随后练习基本的题目,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观念,提高教学效果。此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将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积极思考,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宗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学生(初中版),2021(Z1):5-6.
[2]张宴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3):119-120.
[3]田应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N].黔西南日报,2021-01-18(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