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姚文泉
[导读] 高中数学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与理解的难度较大,有些知识过于抽象化,并且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三十一中学  姚文泉

摘要:高中数学知识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与理解的难度较大,有些知识过于抽象化,并且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教师需针对高中数学的本身特点,探寻新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原则,积极运用和摸索“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情境问题;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在新课改实施后,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采用创设情境、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突破口。目前,针对情境-问题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强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二是注重于数学方法的教学;三是数学教学与生活现实进行关联;四是该教学模式突出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
        1.“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设计
        1.1教学情境的设计
        运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首先要设定一个情境,才可开展问题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情境设计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可使用的情境较多,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情境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数学问题情境,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像三角函数问题,最大值问题;第二,数学活动情境,依据本次教学的目标,设计一个活动或者是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可在概率教学中进行运用;第三,数学实验情境,教师可设计一个教学实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的展示出来,学生可分析实验过程,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像数学归纳法教学就比较适用该情境;第四,数学故事情境,依据数学知识的史料,扩充数学教学的知识面,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勾股定理与等差数列教学就可以运用该情境。
        1.2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事项
        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加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创设情境时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问题是否具有导向性;第二,是否凸显了数学知识的本质;第三,情境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思想认知;第四,是否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教学情境创设要与教学内容相切合,并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情境-问题教学具有探究的特征,以逐渐增加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深度。
        1.3数学问题的设计
        情境是创设一个环境,而提出的问题则是让学生在此环境中进行思考,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在问题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问题要难度适当,是所有学生都可参与的问题;第二,问题需要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促使学生积极的讨论问题;第三,问题要具有争议性,也就是一题多解,使学生可以发散思维,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2.“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2.1情境-问题与生活现实关联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且较为抽象化,将其与生活现实的事物相关联,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由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具备进行情境-问题生活化的条件,教师可设计一个生活化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解决该问题,进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不等式教学中,可创设一个情境问题,准备两份白糖分别是40g与20g,以及两杯水分别是200g与20g,将40g的白糖放入200g的水中,以及将20g的白糖放入20g的水中,完全溶解后,哪杯水会甜一些,需通过使用不等式进行计算,推导出最终的结果,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以论证自己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2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为了保证情境-问题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的情境-问题要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可形成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将新旧数学知识进行串联,使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更加系统性,比如,在余弦定理教学时,可以将直角三角形、斜三角形、正弦定理知识进行关联,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思考如何运用余弦定理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2.3巧用数学史料
        数学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使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可利用数学知识背后的历史文化,增强情境-问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像在坐标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笛卡尔坐标系的故事,在学习函数极值的时候,可引入著名的法国数学家费马及费马大定理,可向学生讲解费马大定理推理证明的三百多年发生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教师运用数学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结语: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融合了情境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以使学生获得沉浸式体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实际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情境,并提出具有探索性、新颖性、争议性的问题,以提升教学活动的吸引力,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陕振沛,宁宝权,郭亚丹."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广及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99-200.
[2]何正高.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南北桥,2019,(3):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