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途径研究 撒朝轩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撒朝轩
[导读]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借助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加深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受到核心素养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  撒朝轩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借助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加深数学知识学习和理解,受到核心素养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新高考背景分析,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丰富课堂活动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借助学生总结和反思,借助数学解题教学,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运用动手操作活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扎实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并非在短期内就能完成,需长期持续并穿插于每个教学环节当中。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形象地方式呈现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抽象能力是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于一体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作用。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无法正确理解和掌握抽象思维方式,必然难以解决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因为数学题解答需借助良好的抽象思维,在整个思维中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题。因此,可以判定抽象能力是决定高中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更注重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挖掘内在潜能,提升抽象思维能力与数学综合素质。
        三、数学特征的灵活利用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所谓建模素养即运用数学知识、方法、思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常数学建模涵盖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建立、求解、分析、检验、应用等一系列过程。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模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对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引入相应的数学模型,如图形模型、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加深知识学习和掌握,树立学生模型构建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模型素养。
        例如,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相应的几何模型,在制作中观察实物并且思考相应的问题:在几个模型中由几个面构成?在几何模型中有几个属于几何平面图形?每个平面图形是什么形状?是否可以在一张纸上剪裁出来?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使用最少的纸张剪裁一个几何模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观察和制作模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结合合作学习和讨论,掌握空间几何体的本质特征,了解线面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模型观察之后,让学生针对空间几何体制作相应的模型,身价深刻直观的认知几何体。对于一些不易制作的模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应的模型,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的了解知识内容,加深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四、数学解题灵活运用培养直观想象素养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思想,也是学生数学解题的有效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教材中的方式通常较为复杂,使得数学解题较为枯燥。在实际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常常借助直观的图形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应用中,借助图形将抽象数量关系表现出来,降低问题解答难度,同时将题目中的代数关系和直观图形结合,促进学生直观想象能力提升。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函数问题解题中,函数图像是重要的解题辅助方式,为学生解题指明思路,在解题中重视图形的应用,明确解题思路,有效解决函数问题。
        五、运用自主探究活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在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数据分析能力是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应当注重自主探究课堂构建,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学习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引入相应的课堂问题,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开展深入思考和交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例如,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率和频率的关系,引入相应的随机事件,引导学生开展思考活动。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并且分给每个小组一枚硬币,让每个小组学生投掷五次硬币,对随机事件概率进行猜测。硬币为正面则是发生概率,反面则是不发生概率。在每个小组投掷完成之后,对硬币正面和反面次数进行统计、记录。在统计完成之后,引出频率和概率概念,结合学生的投币体验,说一说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对每个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说一说其中的规律,加深概率知识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发挥学生想象力,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六、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的复杂学科,有着很多的理论知识,想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其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学生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跟上新课教学节奏,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加深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新高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在变化。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其他学科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应当结合高考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促进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凯智.数学核心素养在新高考数学教学中的融入研究[J].高考,2019(21):162.
[2]廖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探究[J].高考,2019(1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