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谈生物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任德民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任德民
[导读] 创造性教育是依据创造规律,通过教育实践,最大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发展是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目标和核心,一切教学组织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和核心来进行。

青海师范大学  任德民  810016

摘  要: 创造性教育是依据创造规律,通过教育实践,最大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发展是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目标和核心,一切教学组织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和核心来进行。本文结合生物学教学实践,本文从课堂设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加观察和实验,提高创造性能力,开展课外活动,形成创造性的成就感三个方面谈谈实施创造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创造教育 兴趣
        创造性教育是依据创造规律,通过教育实践,最大的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造性发展是创造性教学过程的目标和核心,一切教学组织活动都应围绕这一目标和核心来进行。结合生物学教学实践,本文从三个方面谈谈实施创造性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设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培养鼓舞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力量,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份。用质疑问难来引导学生的兴趣,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l.鼓励学生质疑,使思维得到朵大的发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灌授书本上的知识,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和创造教育的目标相违背的。要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气氛,在积极的引导下,使每个学生都有提出问题的机会、时间和场合,并让每个提出问题的学生能感到教师对他是和蔼的,热情、信任并且是尊重的,切不可泼冷水,讽刺挖苦。包括浅显的书本上有结论的甚至是错误的问题。当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他们现有知识水平无法理解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考某一个问题时,能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思维得到最大发散。例如讲种子萌发时,学生提出为什么有的种子萌发,有的不萌发?而有的则先萌发,有的则后萌发等。这样,学生由问题的提出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促进了正确知识结构的形成,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
        2.无疑处设疑,提高学生善于思维的能力
        在一堂课整个教学内容的每个环节,教师要精心备好课,对不同知识点、不同层次巧妙提出问题,无疑点设疑,使知识循序渐进,上下联系,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提高善于思维的能力。例如讲卿鱼的体色时,联系青蛙和蜥蜴的讲授。设问为什么这种体色具有保护作用?它们又有什么不同?是否有变化?学生能从教师的提问中联系实际,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应该强调的是教师要经常恰到好处的变化提问和设问的方式,保持新鲜感,不要呆板划一,搞好设计,既要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
        另外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揭示事物的本质。比如,体育锻炼(包括体力劳动)有什么好处呢?引导学生从能改善骨的营养,促进骨的生长,从而使身 体长高,有利于骨胳肌的发育,形成好的体型(健美)来思维。
        3.设置悬念,激发探究的心理
        悬念的设置,不可否认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行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情境探究知识,探究学问。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需要实验或研究的问题造成悬念。如讲“人类遗传病”后,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是怎样的?学生积极思考发言看,通过教师的归纳,找出了规律,接着又向学生提出根据总结出的规律, 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增加观察和实验,提高创造性能力
        生物科学是实验性科学,而观察能力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观察的过程是探索发现的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是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出发的,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材料和观察的场所,结合课堂作业布置课外观察活动。如学习植物部分茎的知识,课前准备好观察材料,茎的形态特征则一目了然。校园植物叶的形怂标本的收集,有利掌握叶的类型,叶缘的类型,单叶和复叶的区分等。加强实验教学有两个方面:一是多设计演示实验,演示实验通常具有示范性,学生由此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二是把大纲中要求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以增加学生亲自实验的机会,通过观察实验,积累足够的表象,从而进行抽象概括、想象、逻辑思堆,教师除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具体的观察实验的方法外,要让学生善于发现一般人所容易忽略的事实或现象。提高创造能力。
        三、开展课外活动,形成创造性的成就感
        开展生物课外活动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是生物学科的特性所决定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科学兴趣,能创造条件探索生物科学的规律,有机会掌握更多的科学方法,并且直接和日常生活、农林牧副渔的生产联系起来,可以激起学生科学 创造的动力。加上教师的及时指导,促进学生成功,造成成就感,获者自信。
        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设计,让每个学生拿出一份 设计方案进行评比,好的方案可作为学校校园规划的参考,使学生有为学校作贡献的自豪感。
        2.成立生物兴趣小组,结合劳动技术教育,采集制作标本,绿化校园,为学校校园的植物挂牌定科名等。 还可以进行植物(花卉)栽培、动物饲养。了解或掌握一些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及管理方法的实用技术,为科技兴农服务。
        3.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生物百项科技活动,搞好选题,从事科研活动。我校近几年来在此项活动中均得到奖励。
        4.开展生物科技讲座,介绍生物科学的最新动态,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生物知识竞赛和环保知识竞赛,都取得较好成绩。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生物学课外活动,加强了学生生物学的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探索生物奥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关心生态环境的美好情感。
        总之,进行创造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形成创造性品格.培养创造型学生为目标的。
参考文献:
[1]宣力争.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努力进行创新教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77-78.
[2]周兴盛. 高中生物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3]王旭侠.生物教学中进行创造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宿州师专学报,2002(03):107-108.
[4]王士朝.浅谈创造教育与生物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1996(04):20-21.
作者简介:任德民(1963——),男,本科,一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生物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