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完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湖南常德技师学院
[导读]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出现代化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劳动就业体系发展,拓宽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湖南常德技师学院  杨荣先  415000

摘要:职业教育是为社会输出现代化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现代学徒制是教育部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劳动就业体系发展,拓宽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旨符合现阶段下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为此提出了解决方案,为培养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职业院校;机械专业;现代学徒制
        前言: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实现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技术制造业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与社会需求仍处于摸索对接期,目前职业院校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我国从2014年开始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该方法受一些因素影响存在学校热情企业冷淡的情况等,因此以怎么样的策略完善现代学徒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实际运用存在的现实问题
        1.师资力量弱,管理结构不完善
        职业院校的职业教学模式下,对社会物质教学条件有较高的需求。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机械专业存在设施不完备等问题,通常学习的是落后于社会实际生产的专业技术,无法在进入社会后与企业生产完成对接。在机械专业中,专业设备通常为通用型与常规型设备,在实践操作中,若学校不具有完备的设备教学条件,那么企业师傅在实践中进行指导具有较大困难,从这一方面不利于学生技术的提升与培养。另一方面,在现代学徒制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国内对此理念提出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代学徒制管理经验匮乏、行为管理思维固化,缺少对于整个行业及社会发展的把握,导致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与效率不高。
        2.教学理念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现代学徒制在学徒制基础上贴合社会发展进行改良创新,对于提升学生技术操作水平起到巨大作用,但由于学校教学方法、理念的落后,学生对此不感兴趣,通常以一种负面应付的态度对待实际教学,再加上学生对于现代学徒制缺乏认知,并以传统的落后学徒制加以划分,导致教学在各方面收到限制无法深入学生的学习中。也就是,学生没有系统的认识到现代学徒制是符合于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方法,导致了其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另外,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学观念总是滞后于教学实践,教师教学仍未改变实践为辅,理论为主的教学特点,导致学生具有实践操作意识但缺乏实践操作,也就是纸上谈兵。还存在于企业师傅缺乏教学交流,无法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导致长期以来现代学徒制缺乏创新。



        3.企业同学徒间缺乏合理模式
        行业企业与学校缺乏合理合作模式,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实践表现出政府、学校热情,企业、学生冷淡的问题,这其中学校与企业根据教育部的规划表现出的无可厚非,而企业的冷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型岗位,对学生技术操作能力要求高,而职业院校难以培养满足需求的人才;二是,企业在培养人才后,应为具体实施中的问题,无法将人才与企业相互对接,导致企业在这一合作模式中无受益;三是,人才培养周期性过强,而由于机械专业[2]企业,对人才需求大,需要迅速且有能力的人才参与工作,因此企业在付出资源的同时,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利益。因此企业与学生间的合作模式成为制约现代学徒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现代学徒制[1]的方法策略
       1.改变学生对于学徒制的态度
        教师与学生对于现代学徒制的了解不深、对于现代学徒制没有客观公正的判断。现代学徒制有“现代”与“学徒制”两反面意义。“现代”的含义绝不是仅从时间的概念上同古代学徒制与中世纪学徒制予以区别,而是应当从本质上的差异进行区分,例如从重生产到重教育,从狭隘到广泛、从行会到国家、从非结构化到结构化这一系列方面加以定性,定义。教师需引导学生体会企业员工的责任与义务,使学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对未来发展进行全面的思考。另外,教师还应当带对自身的位置重新定位,从教师到师傅,注重实践才能带动学生学习专业技术、职业精神,从而为我国培养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第一步。
        2.教师能力培养与学校资源丰富
        职业院校加大对企业高级技工的引进,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与层次,保障学校能进行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的教学活动,使教学与生产实践密切结合,让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师与师傅相互交流合作,从而精准的提高学生薄弱点,为学生提供良好环境。例如,一是大量引进基础设备,至少引进一批先进设备;二是寻找合适的师傅,使学生在提高技术的同时,培养技术创新思维;三是教师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自身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与企业实现良好对接,建设学习平台与实训基地。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方法培养技术性人才。
        3.校企结合,共同改进,双向奔赴
        从企业与学徒两方面,共同改进,双向奔赴。根据以上几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策略予以应对与解决:一是在校企合作之间建立可信的承诺制度,在企业方面,企业需要与其生产对接的人才,以往的途径在于企业内部下线自我培养,另一途径就是从市场寻找需要的人才。而校企合作模式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承诺制度,避免同行挖人,降低员工流失率,;二是学徒方面建立基本权益保障制度,通过保障学生不成为企业的工具与低廉劳动力,保障学生在企业中不成为与学校脱离的工人,使学徒制重教育性得到保障。通过以上方法,实现专业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课程学习与岗位实训进行对接,技能培养与综合能力培养共重。
        结束语:
        在机械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中,制度改良与校企加强合作不失为良好的解决方法,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良,为培养知识型、创新型、技术型复合人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为满足我国社会产业转型,产业优化升级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1):30-38+117.
[2]石涛.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质量[J].现代职业教育,2021(18):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