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问题及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符礼珍
[导读] 由于长期的地域差异与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易地搬迁的学生在内心上有一定的抵触感,尤其是在学习英语知识上,有一定的自卑、胆小心理,此时,学习和教师就应对此提出高度重视,平时注重关心易地搬迁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鼓励并肯定他们,给他们送去一些温暖.

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贡新小学  符礼珍
 
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新时代精准扶贫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家根据搬迁农户的意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一是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条件,二为搬迁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较为落后,而搬迁后的新市民子女能和城市的孩子共享教育的蓝天,但在实际的教育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育方面,基于此,本文分析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问题及策略,希望为全面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小学英语教育
        为提升边缘农户的生活水平以及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党和国家将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实施“易地搬迁”政策。教育大计,学生为本。学生是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因此,关心和探讨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些偏远地区在小学可能未接触过英语教育,因此,在易地搬迁后,小学英语学习成为小学生的困境和难题。教育好好一个新市民子女,就是帮扶一个家庭。教育好这群新市民子女,就是为扶贫工作作出最大的贡献。鉴于此,本文针对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策略措施。
        1.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的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对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视度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许多市民纷纷相应国家的政策,搬到新市区中,但是由于其家庭收入较低且流动性大,且家长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观念仍停留在以前的偏差中,导致对子女的教育疏于教导。而小学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未接触过的新课程,从而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内心胆小,对周围的事物较为敏感。在学习英语中,由于口语发音等原因,让他们感到学习英语的困难,甚至不喜欢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这就阻碍了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1.2小学学校的英语教学设施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以及教育部门十分关注易地搬迁新市民的小学教育问题,也认识到易地搬迁子女的小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易地搬迁人口通常是没有固定的人数规模,并且当地学校会会接收很多易地搬迁的小学生,由于时间较为仓促,学校的基础设施出现严重不足,相关的英语教学设施配套尚未完善,就学校而言,对于易地搬迁子女开展高效的小学英语教育,还需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及时间的适应。
       2.对易地搬迁新市民子女在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关心易地搬迁学生的心理问题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是知识萌芽的重要阶段,对于刚刚易地搬迁的新市民子女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提高关注度和重视度。关心他们日常生活的同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英语发音。英语课程对于他们是新课程,教师应对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帮助他们在学习英语知识中发挥自己的的潜力。
        对于他们学习英语的自卑心理,教师首先应对其表示积极的肯定,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学习。


例如,在学习英语课文Lesson3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早安对话练习,而易地搬迁的学生也会融入到其中去,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交流练习,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还能消除易地搬迁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温暖。另外,易地搬迁的小学生通常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处于劣势、胆小、不敢在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就应鼓励他们敢于大胆尝试表达自己,例如用英语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帮助他们走出自己的弱点。
        2.2增大英语教学设施投入力度
        对于刚刚搬迁来的新市民,学校在接收大量新市民学生的问题上,英语教学设施明显准备不足,因此,学校应加大英语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例如,引进新型的多媒体教学,增加英语听力测试设备等。在学生入学之前,统计好相关学生的具体名额数量,以避免前期设施准备不足的窘境。同时,相关教育部门也应加大小学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易地搬迁的新市民子女英语教育教学。
另外,学校针对易地搬迁学生的英语教育,可以实行一定的助学政策。例如,在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在完成了第一单元英语教学内容之后,学校可以组织一次有关英语对话交流的创意活动,然后对参赛选手设以相应的奖金,在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条件困难的同时,培养他们大胆与人交流的能力,尽管他们年龄较小,但是他们也会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与肯定,以此方式来帮助他们,会让他们更乐于接受,消除他们的差异心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3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
        易地搬迁的新市民大多是来自于农村家庭,家长平时外出工作,疏于对子女的学习上的关心和教导,尤其是对于英语这门课程,家长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不能很好的帮助到自己的孩子。基于此,学校应每个学期定期举行一次家长会,学校领导和英语教师应从多方面引导教育家长重视孩子的英语学习。与此同时,小学班主任或英语教师应借助家长会的重要时机向家长灌输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英语学习应从小学抓起,这对以后学生迈向国际化时代奠定一定的基础,并和易地搬迁的新市民家长分享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英语的具体做法。平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家访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家学习英语的情况,同时告诉家长英语在日后中考和高考中的重要性,力荐家长们配合教师,督促学生在家自觉听读英语录音,帮助孩子辅导孩子英语复习与预习。加强家校联系,家长与教师共同督促与辅导易地搬迁学生的课后的英语学习,对提高英语教学成绩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长期的地域差异与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易地搬迁的学生在内心上有一定的抵触感,尤其是在学习英语知识上,有一定的自卑、胆小心理,此时,学习和教师就应对此提出高度重视,平时注重关心易地搬迁学生的英语学习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鼓励并肯定他们,给他们送去一些温暖,另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在学校,家长、老师三方面的共同监督下,督促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让他们与城市的孩子共享一片教育的蓝天。
参考文献
[1]杨智,杨定玉,陈亦桥.城乡融合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区教育发展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1):56-64,86.
[2]李姝.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2020(19):58-59.
[3]韦国庆.立教育:易地扶贫搬迁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0(6):38-40.
[4]谢启谋.易地搬迁子女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2019,16(10):255.
[5]吴秀梅,李声伦.易地搬迁子女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探究[J].环球慈善,2020(8):0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