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励方法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张旭
[导读] 田径是高中体育课教学领域的重要运动项目,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协调力,提高整体体能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田径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践行激励思想,对具体的教育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受到有效的激励,并产生自主运动的积极效能意识。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  张旭
 
摘要:田径是高中体育课教学领域的重要运动项目,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协调力,提高整体体能素养的重要载体.在开展田径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践行激励思想,对具体的教育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受到有效的激励,并产生自主运动的积极效能意识。下面,主要就激励方法在田径课教学训练中的具体运用展开有效分析,从发挥榜样作用、善用激励手段、心理干预和以赛促学等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探索。
关键词:激励方法;高中体育;田径教学
        前言:在当前的田径教育领域,教师可以清楚的发现学生的运动表现并不积极,面对运动学习与训练存在着一定消极情绪,缺乏内在的参与动力,导致训练提效进度受到明显阻碍。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需坚持学为主的战略指导,加强激励方法的有效贯彻,引导学生更自主、积极的参与到相关的田径训练当中,从而实现自身潜能的有效激发,达到提效、增质的田径训练效果。
        一、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积极运动情绪
       为了让学生对田径运动建立起积极、向上的运动观,教师需关注榜样力量的发掘与运用。针对学生群体中在田径运动方面具有一定潜能和表现优秀的榜样个体进行鼓励,明确展现榜样形象。从而让其他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和模范主体,并在接下来的运动当中自我规范自身的参与状态,就具体的运动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循序渐进的提高自身在田径运动方面的综合能力。
        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从运动项目领域筛选和发掘优秀的运动员事例,就其身上所具有的运动品质进行提炼,并渗透到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其身上所具有的运动精神,并自主规范在整个运动中的综合表现[1]。        比如说,在“跳远”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拼搏精神品质在课堂上加以渗透,列举劳剑锋、邹振先、李延熙在跳远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获得的荣誉表彰,让学生以发扬国家体育事业为目标深入参与到跳远训练中。
        二、善用激励手段,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自信心
        教师需善于利用激励的方法,对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训练环境进行创新性设置[2]。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主训练意识,并以端正的态度更积极的完成相关的训练任务。首先,教师需善于利用游戏激趣法进行规范教学。根据具体的田径运动设置趣味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其在轻松且充满活力的训练氛围下,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参与自主性。比如说,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跑步能力,教师可以设置撕名牌的游戏活动,训练学生的运动反应能力,强化学生在跑步方面的体能素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遵循因材施教的战略思想,对学生不同的运动基础加以了解。以此为参考分层设置训练体系,规范训练难度和任务程度,从而让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对田径运动产生自信,并在整个训练中表现得更加积极。例如,在结合跑步训练任务设置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男女生的运动基础,或者结合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分别设置400、800、1000、1200等不同程度的训练任务,激发内在潜能,提高整体运动参与动力。
        三、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学生田径运动心理积极性
        教师需要重点关注高中生运动心理有效干预[3]。引导学生在参与运动训练之前做好心理暗示和自我调节,通过深呼吸法等调整自身的运动状态。使整个身心状态保持放松,并规范、有序的完成相关的训练任务。也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摆脱畏难情绪,克服心理障碍,高效完成运动任务。以跨栏的运动项目为例,有些学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恐惧感。为了让学生能够突破自我,教师需通过言语鼓励的方式让其能够正确看待这一项目。并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规范完成相关运动任务。
        同时,在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播放音乐,渲染轻松、和谐的运动与训练氛围。让学生的内心压力得到有效的疏解,并以放松的状态完成相关的训练。这样不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也能够促使其快速的掌握训练要领,积累丰富的运动技能储备,让整个训练活动获得显著提质。
        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田径运动内在动力
        教师需将以赛促学的战略思想深入贯彻下去,以学趣为导向设置趣味、多元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下,建立起良好的运动观,形成优秀的运动精神品质。也能够促使其在竞赛中,建立起良好的战略、战术思维,提高整体的运动能力。在总结经验以及实践拓展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对田径运动的自信心。同时,教师针对学生在比赛运动中的综合表现,需要进行一定的激励和表扬。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感染,在今后的成长中更自主的完成相关的训练活动。
        结论:
        依前所述,激励法在田径课教学与训练中所具有的支撑价值比较显著,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对田径训练的态度,规范自身在运动中的行为表现,提高整体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能素质,也能够促使其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松柳.基于核心素养谈高中体育田径教学[J].田径,2021(03):14-15.
[2]李闽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田径,2021(01):65-66.
[3]于群.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以田径教学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5):17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