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张卫平
[导读]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及有效途径,因而需要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张卫平  615000

摘要:在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及有效途径,因而需要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地丰富自我,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重视及认识,选择有效途径及策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促使学生得到更理想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素质;活动
        自从学生迈进大学的那一步就代表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朝着成熟的阶段发展,大学生在大学时期能够更多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任何事情。结合相关调查可以得知,伴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加,再加上压力的增加,很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如何避免、解决各种矛盾引发的心理压力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心理危机和障碍,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增强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成为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中坚力量,作为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最亲密、且最了解学生的人之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未真正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很多高校内的辅导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未真正认识及重视,很多辅导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由思政教师来执行的,自身的主要工作就是学生管理,由于这种错误观念及理念的影响,也就导致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充分的投入,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有力支持与保障。同时,很多高校辅导员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意义缺乏充分认识,未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及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重要性及价值缺乏充分把握,也就未充分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充分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有力依据及支持,也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落后
        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很多高校辅导员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都是以说教式教育方式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比较枯燥,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反感情绪,不但无法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满意的效果,还可能会起到反面效果,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情况下不但会影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会影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对于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会产生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无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1]。



        (三)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不理想
        在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体教育措施的落实需要高校辅导员执行,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能力及素质也就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高校辅导员充分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并且需要辅导员自身具备较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及要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比较少,并且自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知识水平也不够理想,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无法进行充分合理的投入,影响最终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无法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有效提升,未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满意的成果,首要是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重视,这样才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更好的基础与保障,也就可以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对于自身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当担负的责任加强认识,并且需要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及促使学生更好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及价值,这样才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好地投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深入进行研究,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更好的依据支持,进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满意的效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更有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实行更有效培养[2]。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在目前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还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这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到满意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作为高校辅导员应当注意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选择现代化教育模式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如多媒体方式与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能够使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提升,避免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高校辅导员需要组织开展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与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形式,通过这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使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及应用,实现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满意效果。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及能力会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高校内部应当注重辅导员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也就是说对于高校需要对辅导员实行进一步的培训教育,通过对辅导员实行培训教育,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实现教师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及教育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高校内部还需要注重对辅导员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实现其心理素质的有效提升,保证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师资支持与保障。
        三、结束语
        总之,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为了避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扩大化,并且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不断提升对辅导员的重视度,意识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进而发挥辅导员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丽.新媒体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J].人才资源开发,2020(23):29-30.
[2]王艳.新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策略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0,22(14):243-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