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思考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张涛
[导读]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对专业技术工人的要求和需求也日益提升,而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一直是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这也为中职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四川省西昌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涛  615000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下,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对专业技术工人的要求和需求也日益提升,而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一直是中职教育的办学特色,这也为中职教育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传统的中职教育虽然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理论观念,都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创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培养创新人才教学的研究分析,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教育;创新人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引言
        根据教育部对中职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培育的是一线工作应用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中职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重大的挑战。一方面,经济迅速的发展对知识储备的要求使得中职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中职教育教学方案与培养目标落后也使得中职学校落伍。目前国内的中职教育创新改革意识不强,资源浪费、重复建设、招生不规范等问题,也导致中职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越来越差。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中职教育必须要改变教育教学方案、人才培养方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出可以适合社会要求的、拥有创新思维和一线工作能力的学生。
        一、中职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
        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积极的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让使广大学生们更加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素质教育工作深入践行的当下,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中职教育工作践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积极的培养创新人才,能够切实的在增强学生们知识基础的同时,增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的促进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在当前教育市场不断发展的当下,教育市场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如何在众多教育品牌中展示出自身的独特魅力,已经成为当前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想要展现出自身教学的独特魅力,就必须要不断的增强中职院校自身的教学实力。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当前社会人才发展的趋势,顺应趋势必然会使学生们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更加顺利,使学生们真正的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展现中职教育工作的先进性与优秀性,充分发挥出本校的教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职教育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打破传统教育理念,更新与优化教学内容
        当前中职教育内容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弊端,很难与社会实际的需求紧密联系,直接的造成了中职教育与社会实际情况脱轨的现象。因此,想要确保中职教育工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转变传统陈旧、枯燥、片面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创新人才教学工作的重点,将教育内容与社会职业实际需求进行紧密的结合,以便于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在开展知识内容体系更新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把握选择知识的原则。确保中职教育知识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确保中职教育知识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确保中职教育是对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的。其次,必须要强化知识基础理论教学内容。中职的教育专业一般都是社会中的热门职业,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职业都趋于稳定。所以,为了切实的让广大学生们能够具有一定的实力进行专业探索与创新,就必须要强化专业知识基础教学内容。在基础之上来拓展知识的宽度与广度,使知识不断的完善。最后,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与信息化、网络化进行动态接轨。


当前社会各个层面都积极的开展信息化创新发展,只有将信息化内容融入到中职教育教学内容中,才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日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深化教学知识。例如,财务管理专业、电焊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加大电焊信息化机床、电算化的教学知识比例,使学生们更加良好的适应社会职业。
        (二)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方式与模式
        在当前信息化设备、多媒体设备、互联网作为新型教学手段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当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都更加倾向于教师的“讲授”,更加重视学生们对知识掌握,忽视了对学生们能力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教学个工作中,必须要从思想、从实践等各个层面上,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思想、构建出学生自主学习结构的独立性和的研究性。将“自主探究学习”、“微课教学”、“实践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工作中。结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秉承“严宽相济”的教学方针,为学生们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们的自主发挥和创新意愿,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来强化自身的学习水平、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此外,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之下,中职教育工作还应该丰富学业考核模式。结合本校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在闭卷考试的基础之上,开展实践测试、现场测试、口试、案例解析、即兴演讲等多元化的测试,保障中职考核工作的严谨性和全面性。切实的创新中职教育方式与教学模式,展现中职院校教学的现代化与科学性。
        (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新精神首先来源于人们对新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兴趣和好奇心,是智力发展的心理基础。所以,只要学生有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切就会变得简单而轻松。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就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就会大大提高。兴趣具有追求探索的倾向,是产生动机主要的主观因素。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想象力,为培养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四)建立健全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机制
        没有健全的培育和保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就是一句空话。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创新性水平不高,纠其根本就是因为没有创立完善的人才保障机制。建设完善的保障机制,主要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学校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保证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结合自身的职能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需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和手段来保证实施。第二,建立必要的激励手段。学校可以对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做出贡献的教师以及拥有突出创新水平的学生予以激励表彰,带动全校师生发挥创新思维,营造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第三,改良物质条件。除了依靠政府的固定投入,中职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学条件,建设多功能教室、实验室等,为创新人才的培育提供可靠的保障。
        三、结束语
        总之,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就应该全面的针对原有的中职教育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教师必须要将新型的教育手段与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传授,不断的增强学生们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挖掘学生们的独特的优点,结合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学生们学习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国正,张婷.中职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活动项目开发研究与实施现状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