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保国炎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实现创造性融合的课程,通过对学生开展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得到价值情感的熏陶。

青海省大通县闇门滩学校  保国炎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和法治教育实现创造性融合的课程,通过对学生开展教育可以让他们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得到价值情感的熏陶。学科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合理运用,重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样可以引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与理解,从而开展高水准的课堂教学,利于收获更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能力培养思维,重视分析如何对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这样可以收获更优质的教学效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科教育的效果,需要在对学生开展基础知识讲解之上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通过科学借助教学资源的方式给学生开展更优质的知识教育。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在强化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情感教育的效果。
        一、立足课本,打开学生的思维
       通过对相关学术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得知学科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合理运用,重视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这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学科能力培养中,从而收获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教材是对学科内容进行系统化反映的书籍资源,同时也是对课程标准的一项体现。可以说教材不仅涵盖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也对教学观点和材料内容进行科学的处理,保障学科教育的广度以及教育深度。基于这样的教学情况,本文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到教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立足课本打开学生的思维。
        例如对小学生开展“我们班规我们定”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教育,而应该从思想上引导小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以及民主意识。所以学科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对教材蕴含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挖掘,指导学生认识到班规可以让集体生活更加健康,也更加具有顺序。[1]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思维认知情况,学科教师也应该围绕课程内容对小学生进行遵守班规、集体意识以及班规制定需要关注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懂得遵守规则。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本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通过共同研讨的方式分析班规的内容与制定原则,结合班级生活实际和管理不足进行班规内容的补充。这样可以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集体生活中,也能加深他们对班规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能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更能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立足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
       学术研究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科教育的效果,需要在对学生们开展基础知识讲解之上进行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重视给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课堂教学。这样就要求学科教师改变之前的教学模式和资源开发理念,立足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案例教学可以将相关的教学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保障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实践运用效果,体现出比较强的教学运用价值。所以本文认为学科教师应该立足案例教学拓展课程教育资源,引导小学生理解知识点。



       以“少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课堂教学为例,学科教师应该借助案例教学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搜集以及整理,在巩固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升华学生们的思想认知。教师可以将最美少年相关的视频资源纳入到案例中,这样能将诸多复杂的课程知识进行想象化的展示,让班级学生经过知识学习、内容讨论、情感交流以及学习总结等环节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搜集和运用,让学习观点、情感态度以及情感经验等进行碰撞,让小学生学会感恩并了解到父母对自己成长所做出的努力,引导他们利用实际行动去体贴和感恩父母。将“2018年最美孝心少年:覃可欣”的资料作为案例资源,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让班级学生得知覃可欣的感人事迹,让学生们深刻体验到中华传统美德———孝道的内涵与实际践行,更好地让学生们树立感恩父母和回报父母的情感认知。这样可以借助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拓展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对小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
        三、立足学习活动,让学科知识和生活进行融合
       在素质教育指导下,学科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摒弃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能力培养思维,重视分析如何对学生们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这样可以收获更优质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更加重视让小学生实现全面化的成长,保持动态化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重视引导班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这样就要求学科教师改变之前封闭性的教学状态,重视构建开放性的教学平台和课程教育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探索中以开创优秀的教学方式。[2]研究指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科教育的效果,需要通过科学借助教学资源的方式给学生开展更优质的知识教育。而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建立在多种教学活动上的,应该立足教学活动的实施合理拓展资源的开发程度,提高教学资源整体的利用率。所以本文认为学科教师应该织班级学生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活动,重视让学科知识和生活进行融合,从而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实际利用率。
        例如,教师对小学生开展“安全记心上”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进行多种方式的教学探索,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程度。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观察和搜集相关的生活中的安全知识,例如对生活用电安全、防火安全以及自然危害等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让班级学生对安全知识进行深度的认知。之后,学科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安全内容展示,通过板报宣传或者是“安全知识我知道”的主题交流活动的开展,引导小学生展示自己所掌握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在学生完成以上几方面知识交流的基础上,学科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总结,通过PPT的方式播放知识框架结构,让学生对用电安全、防火安全意识、生活中自然危害以及规避方式等内容进行深度的认知和理解,逐渐增加他们的安全意识。立足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让学科教育和生活实际进行充分的结合,拓展课堂教学的资源和具体利用率,这样能够在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理解程度的基础上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以此提高课程资源开发以及利用程度。
【参考文献】
[1]陈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自一堂《道德与法治》课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学周刊,2017(13).
[2]王跞.活化教学资源三部曲———《道德与法治》课程如何有效开发教学资源的思考[J].名师在线,2018(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