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初、高中历史命题中考查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王蕾
[导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保证每一位学生具备历史核心素养,需通过历史命题进行考查,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评估,进而针对性优化教学方案。

江苏省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蕾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保证每一位学生具备历史核心素养,需通过历史命题进行考查,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进行评估,进而针对性优化教学方案。在历史命题考查时,应当明确命题定位与基本框架,实现对学生显性历史时空观、隐形历史时空观、历史知识储备、历史辩证思维进行全面考查。本文就核心素养在初高中历史命题中考查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学科;历史命题;考查策略;考查原则
        引言:
        初高中历史命题考查时,为保证考查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发现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的不足,教师需基于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开展针对性的历史命题改革,不断提升历史命题考查的针对性。
        一、历史学科命题中学生核心素养考查原则
        (一)明确命题的定位
        在历史学科命题时,教师必须明确命题的基本定位,如新材料的挖掘、学术的追求、学生的学习能力等,确保每一个命题都具备充足的理论支持、史料验证、价值引领,保证命题考查发挥出应用价值,使得学生在试题解答训练过程中,不断弥补学生的历史学习短板,提升学生历史综合学习实力。
        (二)明确命题的基本框架
        笔者认为,初高中历史命题时,教师需明确命题的基本框架,不可超出命题框架,出现偏题、怪题的出现,给学生的历史学习造成巨大困惑。如命题的难度指标、系统性要求、梯度性要求、训练教学价值要求等,保证历史学科命题工作开展的专业性与可行性,不断提升初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的整体学习水平[1]。
        二、历史学科命题中学生核心素养考查策略探讨
        鉴于历史学科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在实际命题考查时,应当突出对历史时空观念、学生知识储备、历史辩证思维等领域进行全面考查。由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属于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在初高中历史学科命题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界定试题的难易程度。笔者认为,为避免历史命题考查陷入核心素养割裂的认知误区,将历史命题定位较高,导致无法全面真实了解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综合学习能力。为此,在进行历史学科命题考查时,可对学生的隐形与显性历史时空观念进行考查,并完成对学生知识储备与辨证思维进行考查。通过多项考查数据,实现初高中历史学科命题考查的预期效果。
        (一)显性历史时空观念考查
        在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显性历史时空观念进行考查时,需要对试题的难度进行合理界定。“显性”考查并不代表考查试题的难度较低,且不对学生的历史学科死板知识进行考查,避免应试答题的考查方式,使得学生沉陷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在显性历史时空观念进行考查时,可将时空观念作为解题关键。在“显性”的题干信息反馈下,学生可快速了解试题的解答方向,学生在对该类试题进行解答时,主要基于显性的历史时空进行思考,则可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笔者认为,通过显性历史时空观念试题的训练,可不断强化学生的历史时空敏感度,使得学生在脑海中建构历史时空框架,找到历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学生完成深度思考认知,提高学生历史综合学习实力。
        例题,我国1903年到1905年之间,著名的京师大学堂购买的西方教科书中,其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占到27%,社会科学、人文类占到73%。请问,教科书采购的比例差异,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处于怎样的历史时期()。
        A.洋务运动方兴未艾
        B.沿海通商口岸掀起西学热潮
        C.向西方学习器物开始成为时代主流
        D.向西方学习深入到制度和思想层面
        通过对题干信息进行解析可知,题干中直接给出显性信息,基于1903年到1905年之间、京师大学堂、当时的中国。学生需根据题干信息快速的回忆思考,在该段历史时间内,有关与京师大学堂的历史重大事件,进而对相关选项进行判断。在对选项A进行解析后可知,在该段历史时间内,洋务运动早已经破产,因此A选择不正确;在对选项B进行分析后可知,由于京师大学堂处于北京,并没有处于沿海口岸,因此两者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因此同样不正确;在对选择C与选项D进行对比分析可知,C与D选项主要考查学生对时空框架的敏感度,根据题干的信息进行分辨思考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由向西方学习器物的环境,逐渐转变为向西方学习制度与思想的环境。为此选择D为正确选项。
在实际历史学科命题时,应当明确考查的目标与训练的效果,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对学生的历史显性时空观念进行考查,发挥出该类命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实现预期历史学科命题考查效果。
        (二)隐形历史时空观念考查
        在对学生隐形历史时空观念进行考查时,主要突出命题的“隐形”特点,笔者认为,该领域的历史核心素养考查,为学生获取题干时空观念信息制造了一定难度,使得历史时空观念与解题之间存在某种特殊的隐形关联。该种关系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使得学生无法找到解题突破口,对相关历史事物的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归纳[2]。



        笔者认为,该领域的历史核心素养考查,主要是促使学生在显性历史时空观念的支持下,可对特定时空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度的解读,并结合该事件发生的历史框架,实现历史内容的深度思考,有效夯实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保证学生今后历史学科学习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笔者认为,在隐形历史时空观念考查时,为保证历史命题的准确性与针对性,可达到预期试题训练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认知范畴,以及历史学习最近发展区,掌握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与学习创新潜力。在对历史试题命题时,教师可对题干隐形内容进行不同深度的隐藏,促使学生在历史知识联动思考中,提炼出与题干相关的信息,并找出解题突破口,实现隐形题干试题的教学训练效果,更为真实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实际情况[3]。
        (三)考查学生历史知识储备
        历史核心素养组成因子时,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可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若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够充足,一旦遇到试题中多个核心要素的交织时,学生可能无法辨别解题思路的正确性,陷入到历史认知的困惑当中。为此,在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进行考查时,应当将对历史信息进行交织,其中包含迷惑类的无用信息、隐藏的题干信息、显性的题干信息等,学生需基于历史知识储备,找到解题突破口,在试题训练过程中,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储备进行融会贯通,不断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综合学习实力。
        例题,刘胜作为汉景帝的儿子,刘备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自称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而非汉景帝之后,刘备该种做法的原因最可能是()。
        A、刘备假托汉室之后实现政治目的
        B、时间久远刘备无法理清家族谱系
        C、宗法观念使刘备不敢行僭越之举 
        D、生逢乱世担心遭受其他势力打压
        在学生解答上述试题时,需要快速回顾相关的历史知识,关于刘备、三国、汉室、刘胜、汉景帝的相关历史信息。学生在进行解题时,应当对各类历史信息进行疏解,排除无用的信息,找到与题干问题具有直接关联的核心信息,进而解答相关试题。通过相关历史试题的考查训练,可促使学生对纷杂的历史知识进行有条理的疏解归纳,使其成为条理清晰的历史知识框架,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与综合学习实力的提升。
笔者认为,在对学生历史知识储备情况进行考查时,教师必须对命题范畴进行合理界定,避免超出学生的历史学习认知范围,且避免历史试题较简单,不能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应当分析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外阅读、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产生基本的判断,而后将命题难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保证试题起到一定的训练教学价值。
        (四)考查学生历史辩证思维
        初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独立思考认知意识,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时,应当对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进行培育。在历史试题命题考查时,则需要对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进行考查[4]。
        通过对近年来的历史命题内容进行解析可知,历史古文、译文、诗歌、冷门的素材,均成为教师命题的方向,如教师选择我国历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针对少数民族的历史事件抛出观点,请学生进行辩证思考,通过历史核心素质的支持,在大的历史框架背景下,辩证思考相关历史事件观点的正确与否,进而达到预期历史辩证思维考查目标。
        笔者认为,基于学业质量水平的教学梯度,教师可开展有梯度、有层次、成系统的命题方式,辅助初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思考,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在实际历史学科命题考查工作开展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教研经验、工作精力等,都提出较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组织专业的命题小组,以保证历史命题的可行性,实现预期考查工作目标。在新课改工作环境下,保证历史试题命题的系统性、配套性、针对性、梯度性,不断提高试题的质量,控制试题的数量,避免学生陷入题海困境,提升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5]。
        三、结束语
        综上,文中对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命题考查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说明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历史学科命题考查工作改革创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鉴于文章篇幅限制,笔者仅从特定的领域入手,解析核心素养在初高中历史学科命题考查中的应用现实路径,旨在说明历史学科命题改革的重要性。今后历史学科命题时,应当重新定义命题原则与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指导,推动历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红丽.历史价值观的考试评价及其教学策略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3):64-68.
[2]余祯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16):136-137.
[3]程飞.突出能力主导注重学科素养凸显学科特征——近年新课标高考历史全国卷述评[J].中国高校科技,2017(S1):129-130.
[4]刘芳,王辉,成学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历史命题例说[J].中国考试,2017(04):34-43.
[5]周继荣,朱树苗.创设多元情境提升史学素养注重学史方法凸显能力立意——2016年山西省中考历史命题思路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5):1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