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 傅艳莉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傅艳莉
[导读] 在新课改的发展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重视后,心理教育也随之得到正视。高中生学习压力巨大、生活节奏过快,很多学生的心理都感到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高中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要将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和发展全方面进行结合,同时还能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大难题。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  傅艳莉

摘 要:在新课改的发展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重视后,心理教育也随之得到正视。高中生学习压力巨大、生活节奏过快,很多学生的心理都感到承受不了繁重的负荷,高中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要将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教育和发展全方面进行结合,同时还能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大难题。因此,展开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义不容辞。这样才能做到让高中生在学习之余达到身心健康,拥有健全的人格,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健康教育;实战创新;有效教育;排除障碍;心理健康
        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中,人际关系与学习的压力是影响高中学生心理现状的主要两大方向,首先了解开展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性,然后再讨论与实施,如何开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而高中生,如果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将会为日后的社会生活、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根基。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许多种观念的形成时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成功挑战未来人生中每一个阶段的成长挫折和困难。让学生在面对成长中的大起大落、平坦顺利、挫折困难等,都能做到自我调整,并且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更容易高效率、高成果地解决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高效地开展探讨分析高中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值得参考的、可行的相关策略。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主体意识不突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被人们广泛的提及,并且充分利用到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之中,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让学生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才能够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制定准则。在现在的高中心理健康学习当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充分的意识到自身的主体能动性,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中当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现在的生活条件决定的,在一个家庭当中,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大的潮流与趋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利己主义,所以在集体生活当中难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都会采取“一刀切”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没有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差异。由于家庭的差异以及个体素质的不同,不同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反应,如何构建起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认同感,一直是现代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难点。很多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生本理念”的重要价值,没有开展针对性、差异化教育管理,导致了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效能不高,同时这样的模式也遏制了孩子的天性发展,不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探索情感教育模式和差异化管理难度很大,对于教师要求也很高,但这正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措施
        (一)调动学生对心理教育的兴趣,正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学校和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同学郊游和聚会等课余活动,也带领学生之间以思想教育和艺术或者健身和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的策划与开展。在学生的学习之余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正确的行为教育。
        教育与教学的正确发展是建立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而教师正是维护学生的主体存在。教师不单要做到积极地培育心理健康知识,维护学生心理素质,还要做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那么就要正确地考虑,作为维护者,自身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否可以做到科学的、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的教育发展?这一因素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结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学校应该分别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档案,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咨询室,在实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态度和效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的教学成果,都有决策性的影响。
        (二)开展人性化的评估制度,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老师可以适当地带领全班同学互相带动彼此,参加班级集体课外活动,增强全体学生的凝聚力,减少同学之间的陌生感,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这样就会让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与优越感,同学之间彼此督促学习,彼此共同进步,向成功出发。而学校也应该建立更科学、更公平、更人性化的评估制度,不可以一如既往的只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和学生的课本学习成绩。
        学校在重视考核之余,也应该重视教师的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状态、教师的心理健康,从而,学校应该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优质教学等。摆脱传统的单一教育(应试教育)模式,使教师将重视点回归教学的核心问题上,减少教师无意义的工作内容,减少与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其实,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就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的实施。
学生在自身的成长过程里,父母的影响和教师的影响都伴随着学生的一辈子,所以,教师要达成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让一些观念相对不前卫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学生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的部分。也要利用电视和网络媒体等信息渠道,为学生和学生家长普及、提供专业性的心理知识。
        减少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青少年的犯罪现象,让学生可以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学校也应该与心理机构达成对应的合作关系,形成教育资源合力的形式,在软件和硬件等设备方面相对完善的环境下,更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实现优势与劣势之间的互补。这样可以对学校提供专业的帮助,更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的策略创新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效保障,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自身的生命力和开创性,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让他们成为符合新时期的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4):144-145.
[2]林兴安.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2):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