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 冯萍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冯萍
[导读] 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当前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应试教育,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学府进行学习,学生将学习的基础知识存储在自己的大脑并运用于考试中,便于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新桥小学  冯萍

 摘要: 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当前教学的主体,学生通过应试教育,进入到更高一级的学府进行学习,学生将学习的基础知识存储在自己的大脑并运用于考试中,便于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时代在飞速发展,我国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向前发展。所以,针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要进行深化改革,找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1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受到外界影响不大,所以这个时候,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时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生还处于爱玩、思想活跃的年纪,有利于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中有部分知识是比较抽象的,是需要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严密的分析,并且将知识运用到解决难题中,这就要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拓展思维能力。所以,对于数学教师而言,要深入了解数学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更好运用数学知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数学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使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灵活的使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实现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
        2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2.1 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模式
        教师想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便是要转变自身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模式。其实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是成年人,想要学习某一门知识,都是需要对所学习知识感兴趣,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兴致,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数学书本中,讲述的公式、概念其实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并且具有抽象的特点,这便会让小学生产生烦躁、厌倦的心情,对学习数学有抗拒的心理,对于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可以将讲述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这样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消除心中对未知知识的恐惧感,让学生觉得贴近自己的生活,并且还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自己的生活有极大的作用,将理论在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运用时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采用这种方式,学生会认为数学知识有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兴趣转为学习的动力。
        2.2 设计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
       想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及时的更新自己的观念,不仅如此,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符合教学的情景,才能将新观念和情景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生动的情景是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更容易记住知识点以及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


当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将要讲述的数学知识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然后根据教学的重点,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用动画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可以给小学生创造有趣的场景。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来设计情景,运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不用面对枯燥的数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在这种方式中,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创新的灵感,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3 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并且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巩固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在实践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是只注重理论的创新,对于小学生的创新而言,是更加直观和具体化,是可以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际操作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当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小学生安排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对于一些复杂的项目,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材料,使学生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须加入自己的思想,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实践,在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更加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中让学生实践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还可以增加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4 注重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培养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定要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意识,当学生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中形成要主动去学习,那么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完成这项事情,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那么他便能主动去学习,去了解数学相关知识,去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在小组中,有数学成绩好的同学,也有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同学感情和沟通能力,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去探索数学的新知识。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知识的观念,不仅要注重更新教师自身观念,还要更新学生学习的观念,数学教师深入了解数学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不是照着备课本中的知识在课堂上讲述一遍就完成授业工作,而是要融入新观念来进行教学,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4 总结
        在最近几年中,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都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尤其是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教师及时更新自身观念,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特点,采用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