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的指导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黄玉娟
[导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丰富性、互动性等优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是我们作为老师肩负的责任。

深圳市龙华区三联永恒学校  黄玉娟

【摘要】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教育。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丰富性、互动性等优点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有效地进行阅读,是我们作为老师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互联网;课内外阅读;指导
        阅读是学习的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想,除了阅读课内的文章外还要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但喜欢上阅读,还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内的指导
        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可以将枯燥的知识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变得更直观、更生动。特别是一些描述比较抽象的文段的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让学生反复观看,在关键节点还可以使用慢放功能,更直观地进行情景再现。例如我在讲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小船通过孔隙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船的“小”和孔隙“窄小”的特点,我把这片段的内容用多媒体放出来:再通过电脑平台,反复播放小船进出情形的视频,让学生认真体会,这样学生容易把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孔隙“窄”、“小”的特点自然就了解了。
        二、课外的延伸
        常言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堂上我注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引,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去网上寻找并阅读一些与之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如本学期讲授第四单元节选自名著的课文,我引导学生到网上去搜索相关的名著来读,这样就更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中的人物特点了。如我教《鲁滨逊漂流记》之前,要求学生网上搜索作家笛福的有关资料,教授完课文以后,利用时间带领学生直接到学校的多功能室去,在网上下载读完全篇小说并指导学生完成读后感。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读原著,在阅读中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享受别样的滋味。教《凡卡》这篇课文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其中一个作业就是:上网下载阅读契诃夫的《变色龙》、《套中人》等小说,还让学生网上查阅资料,弄明白这两个问题:1.凡卡为何能写那么长的信?2.凡卡为什么有两个不同的名字?这样预习充分,课堂上学生竞相发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倍增。
        三、学法的迁移
        我通过指导学生运用学过有关课文所掌握的写作方法去读类似的作品,从而提高阅读的能力。如我教完《山中访友》一课后,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阅读李汉荣的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者李汉荣的魅力。又如《山雨》一课作者赵丽宏抓住山雨来得突然、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以及雨后的幽静等特点来写,描绘了一幅绘声绘色的山林雨景图,我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对事物独特感受的方法,乘机引导学生阅读《周庄水韵》、《炊烟》等,感受作者作品的真诚、清新、抒情、深邃悠长。



        四、教给阅读方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的使用已经成为普通大众家庭的必须品,上网阅读也将逐渐成为人们今后阅读的大趋势。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和对学生的阅读面的逐渐扩大,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的同时,人文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我尝试了以下做法:
        1.有效阅读。在互联网上阅读名篇、名著,我指导学生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有关材料和相关的信息。阅读后,再通过互联网查阅有关的名家点评,从各方面、多角度了解作品,加深对作品了解。
        2.合作阅读。在班里开展各种阅读活动,营造一个能让学生喜欢上课外阅读就像喜欢打游戏一样的浓郁读书氛围,为此,我重视与家长们的沟通,成立了班级读书网络群,我寻找课外读物定期推荐到读书群里,要求学生阅读后把自己的阅读感言发上群里,可以对某一本书或某一段话进行品议,从而提高阅读能力。这样的一种共同阅读的正确的集体舆论,一种共同阅读的良好氛围,胜过老师的无数教育。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我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的电脑平台上播放与课文相配的视频等来观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亲子共读。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年轻有文化的,我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交流,让家长也参与到班级读书群的讨论中,每个学期在网上进行一次中段和期末的评比投票,选出最佳读者(包括家长和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就是孩子们的最佳指引。
        4.师生共读。以教师的阅读带动学生的阅读,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我经常通过互联网布置学生阅读我推荐的书籍,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上网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并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及时的指引,然后定期约好时间由教师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对这本书进行网上自由讨论,或交流读后感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5.重视诵读
        (1)常听经典诵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我经常从网上下载一些名家的朗读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欣赏或跟着朗读。另外,“经典早读”,“书香午读”已经成为我们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早读课前、午间休息的这段时间学校都会播放名家对古诗词的诵读,这时,我都会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这样名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诵读不但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而且能使学生逐渐产生阅读兴趣。
        (2)举行诵读比赛。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赛,特别是网上诵读竞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诵读,并读有所获。此外,通过互联网开展读书笔记互相评点,开展影视作品主题活动等都是促使学生自觉进行阅读的好方法。
        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课外阅读是积淀人生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过程。我相信,在我和我的学生们共同努力下,阅读之花定会越开越灿烂。
参考文献:
[1]樊丽丽.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甘肃教育,2018(15).
[2]邓权.课内外阅读的“三段式”训练[J].广西教育,2005(Z1).
[3]程结南.浅谈课内外的阅读指导[J].小学教学参考,201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