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武术课间操的校本开发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黄明函
[导读] 中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在加强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有更充沛的精力进入学习。在学习之余加入武术课间操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龙山初级中学  黄明函
                       
摘要:中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在加强学生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有更充沛的精力进入学习。在学习之余加入武术课间操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将武术作为课间操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了解武术、传承武术,体会中华文化的武术精髓。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师而言,教学武术课间操,可以提升教师的体育技能及设计课程的能力;而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学会武术文化中尊师重道的精神。在开发武术课间操的时候,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运用,长久坚持这一校本课程的教学,挖掘中学学校的特色,不断丰富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形式,不断地将武术教学这一项目发展壮大。
关键词:  中学  武术  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和目标
        校本课程的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修养与身体素质,间接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无数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正能量,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发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潜力和能量,丰富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勇敢向上的品质,丰富学生的课余内容,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就是本课程的设计目的和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在基础阶段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展示武术,让学生初步了解武术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对基本功进行重复的训练,向学生教授武术基本的手的形状,脚的步伐,腿的腿法,让学生乐在其中,在快乐中完成学习,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强壮自己的体魄,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在强化阶段,则进一步教授学生腿法和技术动作的完整性,让学生体会武术动作中的套路与组合,在基本功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精神意志[1]。
        基于以上目的和思路,本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就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学习之后,学生可以了解武术的基本形式以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树立勇敢的品质;在具体表现上,要掌握武术的基本功和形式,腿法和技术动作的完整性;最后,要提升学生保护自己的意识,将校本课程的学习学以致用。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式
        (一) 以点带面,从实验班推广到全校
        让全校学生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首先将一个班级作为试点,让全校学生逐渐接受武术课间操这个新事物,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方式。在试验班每周一节的体育课上,将原有的课程内容变更为武术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给学生打下武术基本功的基础。
        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体心理方面进行详细的记录,反馈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的进步与不足,从而对武术课程进行完善。


大多数学生在进行武术培训之后,身体变得越发健壮,经历变得越发充沛,疾病变得越来越少,而且各科老师反映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效率也越来越高了。
        在实验收到满意的效果后,学校进行武术课间操校本课程的信心也会越来越足,决心也越来越坚定。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和实验之后,其他班级的学生也越来越期待了解和学习武术,这个实验班的学生也会成为后续教学武术过程中教师的好助手。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师资优势,创编校本教材
        充分的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在校本课程教学中,师资也是项目得以进行的源动力,只有拥有体育老师这个基础,才有进行武术课间操体育活动的机会。因此,首先要选出一部分体育教师并对这些教师进行武术技能的培训。将武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在教师层面得到统一和规范化,建立利于统筹和管理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在老师获得完整培训完并取得教学资格后,便可以继续实施之后的校本课程内容。
        (三)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武术课间操的时候要注意从简单的招式入手[2],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再向具有难度的武术动作过渡。校本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新事物,学生对这个新事物充满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避免一开始就教授学生过于难度高的动作导致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让学生体验武术,将好奇化作喜爱,从而爱上这一项体育活动。
        学生因为从小没有接触过武术,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动作会显得非常僵硬,手脚都会跟不上教师的示范,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出现。此时教师应该理解这是正常的教育学习过程,并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学与示范。教师在这个时候不仅要进行细致的动作分解,还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表演流畅的武术动作来吸引学生,表扬动作做得好的学生来鼓励其他学生投入学习,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分解又合并,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不仅不会感觉到课程枯燥,而是会更加喜欢这门课程,享受这门课程给自己带来的变化,这门课程很有可能会化为学生终身的兴趣爱好,自己在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找网上的学习资料进行拓展和学习。学生从被动的被老师要求学习变为了个人兴趣驱动的自发主动学习。当学生爱上这项活动之后,课程和考试将不再是学生的课程压力和负担,学生的心态会发生变化,会变得很向往在课堂和考试中表现和证明自己。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变得越来越熟练,做动作也越来越游刃有余,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体育考试中也会获得不错的成绩,学生不只在体育运动方面的进步,同时在文化课学习上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达到了本课程最好的效果。
        四、结论
        本文对初中武术课间操的校本开发与应用进行探讨,重点介绍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以点带面,首先将校本课程应用于实验班,在从实验班推广到全校;从老师入手,对老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桑圣泉.自编武术课间操实施效果分析[J].教育,2015(24):26-27.
[2]蔡龙. 武术操作为小学课间操的必要性研究[D].西安体育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