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吴明锋
[导读] 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实现良好的物理教学工作效果。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吴明锋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有效的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实现良好的物理教学工作效果。本文重点针对混合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有效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对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混合式教学;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在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对整个高中物理教学质量都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对新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混合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法当中对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有效应用,充分发挥出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工作优势。当前,尽管有很多高中学校在物理教学工作当中开展了各种混合式教学法,将一些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物理传统教学法之间存在各种矛盾问题,直接造成了整个混合式教学法无法满足全新的教学工作要求,必须要针对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变革和改进,不断提高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工作质量。
        一、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在物理教学活动中存在各种问题,通过相关调查工作人员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当中,基本上还是延续使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而对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很多高中物理教师无法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对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并且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仍然以自身讲解的方式为主,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其次,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一些抽象话的物理概念认知程度不足,同时很多物理知识点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如果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出现错误,那么会对后续的其他物理知识点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比如,在针对电磁场的概念学习过程中,因为学生无法对电磁场进行直接的观察和学习,因此需要要求学生具备充分的思维想象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抽象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法来加以有效保障。
        二、高中物理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混合式教学的主体地位
        混合式教学法重点强调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到相应的物理教学环节当中。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不能影响到基础物理知识点的学习地位。


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对一些重点的物理知识点,适当的融入一些多媒体教学技术,不能过度的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防止出现适得其反的不良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物理教材《平抛运动》课程当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定出相应的问题情境,通过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来加以开展。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一个平抛运动的具体现象,如一个小球这两回0.5kg,从3.5m的高度做平抛运动,当小球到达地面的时候,反弹到1.5m的高度所用的时间为2s,可有效判断出小球在接触地面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作用力大小。通过对该问题的有效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整个小球在下落过程和反弹过程当中的具体运动轨迹。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单方向的重力作用,因此在进行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要将整个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性运动,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计算出小球在接触到地面过程中所受到的力量大小,从而可以计算得出小球在接触地面时所产生的重力大小。
        (二)发挥出信息技术所具有的交互优势
        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混合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效果非常明显,通过多媒体技术领先应用,可以将网络当中非常丰富的物理教学资源加以合理的应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物理问题保持着一种高度的好奇心,这是驱动学生去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来有效激发出学生的物理学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优势。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定独立思考和主动研究问题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不断的去主动探索物理问题当中的相关规律,建立起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可以通过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完成本节课堂的教学活动内容。
        比如在学习到高中物理《力的相互作用》课程时,通过实验演示的方法来为学生展现一个不同物体相互接触之后所产生的作用力,教师可以准备一个三角形木块,一个正方形木块,将正方形木块放置在三角形木块的斜面上,然后再将三角形木块放置在讲桌上,以此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动推动三角形木块在讲桌上进行滑动,此时让学生别对正方形、木块、三角形以及讲桌表面的受力状态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这种实验演示的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直接融入到本节课堂的学习内容当中,激发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的主动探究能力,对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保障。
        三、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效果非常明显,通过转变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同时更加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对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逢庆. 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J]. 现代教育技术,2016(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