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设计课中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引导 王哲珍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王哲珍
[导读] 初中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课占40﹪,对学生培养创意思维起了很大作用。本文将从创意思维源于生活、创意的思维源于经典作品的启发、创意思维来自学生的质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五尺学校  王哲珍

摘要:初中美术教材中,设计应用课占40﹪,对学生培养创意思维起了很大作用。本文将从创意思维源于生活、创意的思维源于经典作品的启发、创意思维来自学生的质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创意思维;有效引导
        在现阶段地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们的创意性思维,提高我们整个民族的创意性思维,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艺术是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意性思维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意性思维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必须首先重视创意型思维的培养。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探索和培养学生们的创意性思维潜能,鼓励他们去想象和创造。
        一、创意思维源于生活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的要求,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心知的“创造教育”和“生活教育”理论依据,为美术教师大胆进行生活化创意引导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把设计课从书本的知识变活,从社会生活中引领学生吸取各方面的创意思维的灵感。
        1.从生活素材中引导创意的思维
        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确实,生活中有好多美术创作和设计的资源。教师结合初中设计课不同课题,教材中的知识点,整合生活素材,指导学生进行不同思维方式的思考。初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校园生活,人与社会,创造天地等为主题单元,它们的知识点与生活息息相关。如在七年级美术《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教学中,为了学生了解标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我做了课前创意思维的引导,学生课前观察和收集生活中优秀的标志,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为课堂创意思维打开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八年级奇特的视觉图形—《正形和负形》一课,学生在理解正形和负形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联想思维。其中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正形和负形关系的例子,学生马上想到了树叶和虫子,苹果和嘴唇,杯子和手……恰当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是活跃的。
        2.从生活设计制作材料中引导创意思维
       生活中创作的材料是丰富多样的,为设计课提供不同创作材料,不同的构思方法,设计不同的作品效果,因而学生在设计中可以产生不同的创意思维。设计课堂可以动态生成,寻求教材的内容与材料最佳组合,更好为设计,为生活服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材料的特性,努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别具风格的美术作品。如我上七年级《校园环境标识设计》一课,为了培养学生材料与环境的协调统一的创意思想,在校园警示性标识设计作业的设计中体现这要求,课前指导学生观察校园,并收集每人有制作想法的材料,结果有的用玻璃条的组合,有的用石头的叠加贴字,有的用旧木头,形式多样。
        3.以生活化的设计内容激发创意思维
        设计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保持创作的兴趣与创新的热情,放开大胆地自由表现。生活化的设计内容创作主题,一般是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学生自然会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把生活中常见的、常运用的、常体验的内容作为设计课的主题。如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设计课,作业要求为学校将要举行的英语节设计一个徽标。英语节是全校师生关注的事,所以学生在设计中特别投入,作业中流露出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又如,七年级《板报设计》一课,设计的主题内容以学校的体育节,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作品个性化的想法。



        二、创意思维源于经典作品的启发
        1.在作品的比较中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
        比较设计作品的内容、寓意、方法、风格等,探究作品的共性和个性,使学生能直观地、多角度地对不同的作品作比较分析,活跃学生思维,使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产生深刻印象。通过作品比较的引导,使设计知识通俗化,欣赏审美能力丰富化,创意思维多元化。如标志设计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纸立体构成方法的比较,书籍封面的图与文字排版不同形式比较。又如,九年级《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一课,学生理解设计的创意灵感来自生活,仿生同一事物但风格不一样。我比较《悉尼歌剧院》和《杭州歌剧院》建筑风格异同点。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认知仿生设计思考的多角度,多方法。
        2.从作品的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的创意思维
        初中设计课中,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引导,通过一件或几件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作品独特的创意构思,如内容的创新,形式处理的巧妙等,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了解作品中创意的方法和运用,以达到触类旁通。引导学生从一张作品某知识点的分析,深入知识面展开,从而掌握了设计的知识。这对学生的设计创意思维的开发有极大地帮助。如七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银行标志和2008北京奥运会徽标的创意构思分析,激发学生对标志创意和美感把握。通过典型作品构思方法的理解,从而感悟标志设计应该把握创意要求和特征要求。这种从“点”到“面”有效的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发散的创意思维。
        三、创意思维来自学生的质疑
        1.有效引导学生设计课中质疑“三部曲”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就更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保护学生的质疑,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意思维。初中设计课中,不同教学环节递进中,在优秀作品欣赏,学生作品创作与评价过程,引导学生建立自主质疑,不妨以为什么这样设计?我有更好的创意方法吗?我可以进行哪些细节创意改进?作为质疑的“三部曲”。这种学生自主质疑方式可以寻求审美和创作的理论支撑,省时省力激活多种创意的想法。例如,在九年级《家居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为自己的房间构思一张平面设计方案,同时强调学生自问“三部曲”,我发现学生调整的思路多了,这说明学生产生了新的创意点子。
        2.有效引导课堂延伸质疑
        设计课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能把学生的创意思维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教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内质疑,更要引导学生质疑生活中的设计,通过视觉的分析、判断,甚至利用现代网络媒体了解更多的设计信息,在不断思考和质疑中比较设计的魅力,为设计更好的作品有新的创意想法。如在上九年级《从生活中吸取设计灵感》一课,课堂延伸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中利用仿生学设计的用品,选取一件问为什么这样设计,你能进行同类的改进吗?这样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能质疑生活,能产生求异创意思维。
        人的创意思维是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需要,美术教师借助教学平台,在设计课中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发创意潜能。
参考文献:
[1]高云.美术课程中图形创意教学对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7(1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