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学习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王同杰
[导读] 传统数学教学低效,缺乏针对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适应不了新课改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创新教学、创新学习。

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王同杰

【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低效,缺乏针对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适应不了新课改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创新教学、创新学习。以高中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提出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学习模式;课堂教学
        传统学习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所以,当前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作为教学的主旨,并运用创新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本文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创新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前预习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学习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学习模式,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学习的快乐,最终从学习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提前做好相关的学习准备,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正式课程的学习。可是,在以往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课前预习工作,太过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由于学生没有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工作,很难迅速投入到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需要充分其教学指引者的作用,运用创新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预习课程知识,勤于挖掘课程问题,并勇于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式,这一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为例,这是一节较为基础的学习内容,但是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需要记忆大量的概念及定理。为了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课程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比较舒服的学习方式,提前做好课程预习工作,督促学生完成相关的预习笔记,促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前预习工作,以借助预习记录创新的学习方法。比如,在预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平面”知识时,不能只是让学生简单理解和记忆平面概念,而应引导学生自行展开一些创新且有趣的探究实验,学会借助身边实物去思考平面的基本性质,比如,学生可以自己借助一些比较常见的实物,如三角板、长方形模型等实物,分析这些实物的面,从而更好地体会平面的性质;然后,教师督促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鼓励学生自主设立记录表格,以避免学生产生偷懒的学习行为,进而为探究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做好学习准备。
        二、创新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课程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课本内容讲述相关的概念知识,而高中数学知识十分抽象,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深入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的概念及内容,必须结合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创新的学习,才能深入理解知识的规律及特点。但是,在以往情境创设过程中,很多情境设置比较形式化,无法让学生展开创新的学习。其中,教师可以应用创新学习模式,在情境中加入具体的创新探索环节,让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展开创新的学习,以深入挖掘课程问题,并对问题展开创新性研究,一定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为例,对于高中生而言,几何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学习点,单凭学习理论知识是无法体会立体的感觉,需要教师引入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从情境中对立体几何体展开研究,才能有效提升学习的效率。但是,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创新学习模式的理念,始终从学生角度出发,把握好问题情境的层次性,坚持由简至难的角度,将课程问题创设出若干个有联系且难度递进的问题情境,从而渐渐打开学生的大脑思维,引导学生对课程问题展开创新的研究。比如,教师先借助一段诗歌内容:“横看成岭侧成峰”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想一想是否可以运用立体几何来解释。然后,引入一些具体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从不同角度对物体展开观察。为了突出创新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程学习难度,利用球、长方体等实物,简单组合成不同形状的组合体,促使课程学习更加挑战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可以完全融入课程的学习,进而不断创新学生的学习思路。
        三、创新学习模式在高中数学合作教学中的应用
        任何科学知识都是经历长期的观察、实践和研究才总结出来的,高中数学知识也不例外。但是,学生个人能力有限,学习的方式也不可能完全的有效,仍然需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才能真正实现创新的学习。同时,在创新学习模式下,教师也应该应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战胜学习的恐惧,并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和意义,进而收获到更多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但是,在应用合作学习法来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仍然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
        以《指数函数》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让学生理解和认知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特点等,而指数函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很大的学习难度。所以,在进行相关课程内容教学时,教师需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让学生先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合作预习,促使学生互相借鉴学习方法,进而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学习和理解。比如说,教师可以利用课前时间,组织学生展开合作预习,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程知识的要点,包括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分析底数a的规定、指数函数图像的性质特点、哪些因素影响图像的变化等。然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通过运用不同的问题情境,如当0<a<1或a>1时,指数函数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怎样判断指数函数的奇偶性及增减性?推动学生展开创新的合作探究,促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经验,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教师可以适当安排课堂交流时间,并运用言语的鼓励,让学生敢于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合作学习环境之中;而教师也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学生的难处,并有效地评估出合作学习的质量,进而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案。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工作正面临着改革,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而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发挥教学指引的作用,紧跟教育时代的发展脚步,运用创新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展开创新的学习,如利用合作学习、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从固有的学习思路中释放出来,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并教会学生结合他人有用的学习经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学生才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想法,进而实现真正的创新学习。
【参考文献】
[1]林源.浅析高中数学创新学习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