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涂爱东
[导读] 自主学习是自律性的学习,也是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过程。如果教师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们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只有让学生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够使学生们终身受益。

浙江省温州翔宇中学  涂爱东

摘 要:自主学习是自律性的学习,也是学生们主动学习的过程。如果教师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们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只有让学生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才能够使学生们终身受益。基于此,本文将从走出学习舒适区、提升学习趣味以及开展探讨性学习这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列举其中的三部分初中数学知识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提到数学教学,教师们往往想到的是如何让学生们在初中阶段打好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诚然,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们建立其扎实的数学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们树立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也是不可忽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下面笔者就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 走出学习舒适区,强化自主学习动力
        学习效率的问题是所有教师都十分重视的关键,如何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要想找到正确提高学生们学习效率的方法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在学习当中著名的“三区理论”,“三区理论”是由美国的迪奇教授提出的著名理论,他把学习过程划分成了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是一环套一环的圆形关系。首先,最中间的圆代表着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一个区域中,学生们不需要冥思苦想地解决数学问题,基本上是一些基础类的数学知识点,多指学生们的数学基本功,是学生自己随时能够调动出来的数学知识。学生们在舒适区中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擅长的题目。其次,中间的圈就是学生们的学习区,学生们在学习区当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努力,是学生们自己要跳起来才能够达到的目标,这一目标对于学生们自己来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因而在努力的过程中容易感到不适。这也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并且这种不适感是暂时的,也是比较轻度的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自己也不至于太难受。最后,最外围的圆是学生们的陌生区,又称为“恐慌区”,具体是指数学问题当中的难题和拓展性问题,如果学生们长期处于最外围的学习状态,那么学生们的心态会慢慢变差,长此以往,学生们不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而且还可能走向自暴自弃的道路,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中不宜在陌生区当中做过多的停留,要把握好学生们的学习心理,保持学生们长期处于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
        例如,在“数与代数”相关知识上,北师大初中教材相比于之前的试验版教材,在课程设置方面进一步体现出关于概念和运算意义的理解。强化学生们对基本概念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对于初中学生们来说,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当越熟练越好,比如说“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学习时牢记有理数的分类、牢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一类的特定内容等。


在课程学习引导阶段中,笔者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并学习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关系,在学习之前向学生们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们思考:“正数和负数之间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有了负数能够帮助学生们解决哪些问题?”在课程引导阶段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们在认识负数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在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学生教材里,关于代数式的考点很多,比如整式运算,分式运算,代数式的求值问题等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把代数式这一部分的知识划分为自己的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在完成作业时,采取2∶3∶1的比例来合理规划作业的难易程度。在考试中,教师们的考察方向也必须要包含这三部分的知识点,针对学习区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考查。
        二、营造提问的氛围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支持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鼓励的方式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尽量避免学生将问题压在心里的情况;要打造一种教师支持提问、学生敢于提问和乐于提问的学习氛围,尽量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对课堂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质量,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支持和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同时,教师要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主动提问给自己学习上带来的进步,从而更加乐于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同时,为了营造班级学习提问的氛围和提高学生自主提问的水平,教师也要对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解疑的行为表示支持和鼓励,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提问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使主动提问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态.教师可以从最容易存在问题的课后作业入手,在课堂上让学生针对课后作业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打破怕提问的心态,逐渐培养其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三、 开展探究性学习,增强自主学习欲望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非常注重学生们在教学探究方面的自主性学习,教材在2013年经过教育部审定。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当中,又一次明确提出,应当鼓励学生们开展积极主动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开展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困惑与问题,在教学当中,应当对教学的进度具有充分的把握,合理掌握学生们自主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当中取得较好的探究效果。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明确提出应当鼓励学生们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采用新方式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只在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教师们应当基于北师大数学教材,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在课堂当中,切实调动起来,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们进行思维扩散寻找更好更简便的解题方法,同时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金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8,7(10):126,130.
[2]檀子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8(26):24-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