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张翠香
[导读]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数学教师要主动响应新课改的统一要求,做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工作,尤其要关注对学生数感的提升,为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知识确立很好地根基。

福建省德化县尚思小学  张翠香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一门关键的学科,在新课改全面有效深化的影响下也面临林林总总的革新及创新要求。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数学教师要主动响应新课改的统一要求,做好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工作,尤其要关注对学生数感的提升,为学生日后学习数学知识确立很好地根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培养对策
        数感是在新课标提出之后被加入到小学数学中的内容。它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概括而言,数感属于人们在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过程中需要具备的一种核心素养,是人们对数的一种感觉。也就是说,数感是人们对数的意义的积累,能够借助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并借助数与他人交流,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解释。数学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数学的视角观察问题,并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感,并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综合学生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数感
        大量的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以动手为基础的。因此,在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发展和思维引导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动手中动脑,继而达到增强数感的效果。动手是学生在观察、分析、实践之后,将外在的东西不断内化的过程,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汇总认识数学,感悟数学,增强数感,可以借助以下实践互动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认识千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亲手实践中感知数学知识中千克的概念。首先,教师先让学生用手称量重达一千克的苹果、盐以及豆奶粉的质量。其中盐可以选择两袋半斤的盐,豆奶粉可以选择四袋250g的奶粉。之后让学生通过数数的方式了解苹果、盐以及豆奶粉的数量。然后,教师有必要准备几个不同质量的盒子,其中包含一千克的盒子,让学生在里面用手掂量出一千克的箱子。在这个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认识到了一千克所具有的实际重量,进而增加学生的数感。
        二、借助生活化知识引导,提升学生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中,有必要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开展教学,在生活中帮助小学生建立数感。因此,在实际中,可以借助家校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培养数感。通过课上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家里面的人数,知道自己家住在几号楼等。在教师引导之后,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联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在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出游的时候,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车上的人数;在买学习用品的时候,问一问学生买了几件学习用品。在家校联合的过程中,学生对数感的认识将会更深刻。在教学长度单位课中,教师可以课前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做调查。比如,去学校操场测量一下200米、100米、10米的距离,测完时做好记号,区分出10米、100米、200米距离,并匀速地走一走,跑一跑。在教学长度重量单位课中,教师可以带上磅秤到教室。课始,就先让学生进行分小组测量事先布置学生带来的东西,1包盐巴,1个水果,1瓶矿泉水,一枚硬币等,并做好记录。


这样,通过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感,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了无穷的乐趣。在教学“认识10以内的数”时,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1到10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班级中的10以内数的存在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数的真实存在。如,学生一个人坐了1把椅子;教室有2扇门;学生在3班上课等,在科学的引导中,培养学生数感。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强化学生数感
        具备良好的数感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的内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借助教学的实际,关注不同数学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数感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因此,学生数感要想更好地培养,必须让学生对现实问题有更多的理解和接触,并有意识地将数量关系与现实问题联系起来。
        比如,在教学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用学生最感兴趣话题的创设情境:同学们,春天来了,你们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春游!”在春游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麻烦问题?同学们纷纷提了很多问题,有买票问题、租车问题、租船问题等。孩子们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这就需要数感。最后大家选择了借助划船出游。有31名同学和一名教师要划船出行,每一条船最多可以坐6个人,那么需要几条船?有的学生脱口而出,需要5条。那么剩下的两个人怎么办?在学生思考中,决定租6条小船出游。通过学生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也强化学生对数感的认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他们能运用自己原有生活的经验、知识基础不断地完善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对知识基础的认识,从而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真实的实践与学习者有效联系,强化数感。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将知识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它,才能使数学知识真正有用武之地。这样,学生才能够让社会生活的认识与了解会强化数感的形成,反之,学生也能用自己对数的理解去认识了解社会生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核心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由于数感并非一种先天具备的素质,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一时,因为,数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加和认识的增强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实施教学的阶段,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在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学中,让学生加深对数感的认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尚扬.浅谈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培养数感[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01)
[2]陈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感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36)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国测导向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FJJKCG20-2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