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许丹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许丹
[导读]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接触科学世界的一把钥匙,既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采菱小学  许丹

摘 要: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接触科学世界的一把钥匙,既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小学科学教育开展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的科学道理,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文章主要结合其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浅层探究如何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生活化教学;重要意义;策略
        小学科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内容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比如科学家根据燕子形状研发出飞机,飞机又应用于交通运输。科学教育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意识,还要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帮助学生逐渐独立并适应社会。因此,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促进科学课程长远发展,并且有助于建立理论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增加学生感受生活的机会,提升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兴趣,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哪些重要意义,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小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科学课程发展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融合生活实际,对促进科学课程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知识取材于生活实际,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在讲到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和天气变化时,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之中或多或少都能真正遇见,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源于生活。抽象的事物往往比具体事物难以理解,小学生的思维发育还不够成熟,对科学课程中出现的抽象性内容不易理解,实施生活化教学,把我们身边的实际可感知之物融合在教学之中,有利于促进科学课程的发展和落实。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把书本上的“硬知识”转变为生活中的“活内容”,使得书本知识更趋于细化、具体化,知识难度有所降低,方便学生更易于有效接受和吸收,学生学习更加轻松,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同时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之中重温理论或者在书本之中重现生活,二是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感知,认识到科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重要联系,进而萌发学生对科学探索和生活科学关注的兴趣。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极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活力,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综上,教师在科学教育课堂中营造好的课堂环境,对科学教育课程发展和学生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


如何营造一份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生活化,设置生活化的科学课堂对实施生活化教学有重大推动作用。营造课堂教学生活化气氛,要善于借用教学工具,比如在讲述生活和科技的联系时,教师可借助电脑设备搜索相关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和生活的重要联系,科技方便生活,由于生活所需又推动科技发展,在用多媒体观看视频时便已然实施了生活化教学。
        (二)以生活化情境为教学开端
        在科学教育中使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对教学方法更加科学运用,对其方法优势做到价值开发最大化,往往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以生活化情境为教学开端,也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式之一,在进行知识要点学习前,教师引入与知识相关的生活内容或是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找寻答案。比如在学习动物科学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家里都养了哪些动物?”学生进行踊跃的回答之后接着提问:“学生们与动物的关系如何?你是否喜欢或者想养一只动物呢?”通过步步深入让学生对动物产生浓厚兴趣,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自然有重要意义,让学生直观认识自己身边伴随其生活的动物,把书本上的抽象图画变为实际感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对随后的知识要点学习也更为轻松,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前引入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本中的知识,在教师引导下更好把握住内容重点,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与科学理论之间联系的思考。
        (三)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
        学习主要由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两部分构成,理论可以指导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实践过程中能促进对现成理论的理解和新理论的发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把科学教育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应用过程中扩展自身认识视野;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意识,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与科学的联系之中提升学生科学应用能力。例如在完成饮食科学相关教学内容后,以家庭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记录自己家中的食物类别,按照所学知识分析出家中饮食结构是否科学,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再者找出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了解偏食和挑食会产生哪些健康影响,做到学以致用。
        结语
        科学教育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科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把科学理论和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营造具有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在教学前以生活化情境为切入点,促进科学教育课程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其养成科学观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厉伟.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07.
2.伍廷波.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3):00190-00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