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机电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剖析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徐明
[导读] 实践教学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它具有怎样的教学特性呢?在探索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一些“新理念”,对实践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浙江衢州工商学校  徐明

【摘要】实践教学有别于常规的课堂教学,它具有怎样的教学特性呢?在探索实践课程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有了深入的认识,形成了一些“新理念”,对实践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文章对机电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剖析,寻找理论依据,为课题研究构建理论平台。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强调了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中重要地位,很显然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及其教学方法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注点。我们借鉴和学习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探索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教学工场化”、“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多种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本文围绕中职机电专业实践课程,对“新理念”进行剖析,寻求“新理念”的共识,探索机电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与方法。
        一、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性分析
        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是针对专业技能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要求的行动能力,针对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区别于针对认知能力的常规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性。
        二、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新理念”的剖析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只起主导作用,教师教了多少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宽泛的说教学活动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行动进行引导。新课改理念强调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不要破坏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探索实践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提出的很多“新理念”,这些“新理念”都是从实践教学的特性出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以下是我对一些“新理念”的剖析。
        1.教学工场化与情境教学:教学工场化是对实践教学环境的构造,其目的是通过构造与企业生产环境相近的实习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领悟“上学如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教育内涵。我们常规的教学是在教室进行。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要在实习车间进行,教学设施庞大嘈杂,教学空间开阔,教学组织和师生交流困难。教学工场化的理念是要把企业生产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溶合到一起,要在构建与企业生产环境相近的实习车间内构建一些便于师生交流互动的空间。现在比较典型的做法是在实习车间内构建一个类似教室的空间,用于实习指导教师讲授知识、布置实训任务、实施集体和个别指导等教学活动。教学工场化是学校为实施情境教学进行的硬件构造,很显然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种情境教学。工场化将学生置于一个“生产环境”内,就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会“职业”和“岗位”内涵,促使他们自觉自主完成技能训练任务(学习任务)。工场内“教室”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项目课程与任务驱动教学:项目课程是实践教学内容的生产任务化,是实践教学课程的打破学科体系的新构造。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项目化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的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实践课程的项目化必须以岗位为平台,以岗位任务为载体,把关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整合为一个便于实施教学的整体。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方案按照学习的能力目标把学习内容划分成主题学习单元,即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由任务陈述学习内容、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和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这种以能力为基础构造的课程体系就是项目课程的本质。项目课程的学习内容就是项目任务,项目课程的教学就是任务驱动教学,但是任务能否驱动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展开,并不取决于任务的具体内容,关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能力目标评价和评价后的指导策略,有效的策略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实践的反复学习中(与智力无关),最终必然达到能力目标要求。
        3.任务模块化与行动导向教学:任务模块化是专业技能由多个细节技能组成的任务体现,也是教学分时段实施的需要。专业技能是一系列细节技能的连贯行动,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从细节技能入手,这是项目任务模块化的教学需要。细节技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决定它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先后顺序,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必须协调这种顺序,使学生专业技能的构建有序推进。学生掌握了细节技能后,通过综合训练才能快速把细节技能溶合成一个自然的连贯行为即专业技能。项目课程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掌控模块任务的落实与推进,即行动导向教学,从教学环节方面来讲,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偏离能力目标的行动,指导学生进行针对特定能力目标的行动训练。具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与细节技能的特性和关联性有关,教学教程中关注到这两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才能产生
实效。
        三、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架构与环节分析
        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外还必须具备教学场地、教学内容、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四个构成要素,这就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架构。(1)教学场地: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场地由车间、实训设备和辅助设旌等组成。(2)教学内容:项目任务是机电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载体,它不是以认知为主线的系统知识,而是以能力为主线划分的模块化知识与技能。(3)教与学的工具:实践教学的示范特性表明,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要保持一致性,只有这样教师的示范才真实、直观、有效。(4)架构特性: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是行动能力的教学,缺失任何一个架构要素都会制约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是实践教学架构要素的不可替代性。教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教学组织、教师传授、学生练习、效果评价和总结提高等环节,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与常规就学教学有什么不同呢?(1)教学组织:教学组织的任务主要有二项方面,一是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二是将学生分组,方便教学开展。实践教学以任务实旋情况为主线,没有固定的时间分段,除开始和结束可以有固定的形式外,过程中的教学组织只能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2)教师传授和学生练习: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学是一个交替进行的过程。教师示范过程占用的时间不能太长,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反复练习,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教师示范时除了动作要正确到位外,辅助的语言表述要简要精练,让学生在练习中领悟操作要领。老师必须积极认真观察学生行动,用时采用集体或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3)评价与总结:实践教学中即便学生任务完成良好,学生总量时间没有达到要求时学生还必须重复进行任务训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末执行或末达到过程要求时,教师必须中止学生训练,实旌教学指导。
        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规范的过程,实训内容的规范性要求教师根据项目任务制定详细的学生工作页引导学生开展技能训练,教学过程的规范性要求教师把握过程的每个环节,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介入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朱永丽.机电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体系的开发研究[J].才智,2017(26):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