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刘建刚
[导读] 关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抓起。而在小学的教育中,数学这一学科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星河学校  刘建刚

摘要:关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抓起。而在小学的教育中,数学这一学科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通过知识把独立思考这种能力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意义;途径和方法
        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能力不够,更不会主动的去进行思考,而且他们只喜欢好玩、有乐趣的课程。但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单调性,所以不受小学生们的欢迎,要想让小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从教学方式及方法上进行更新,转变教学理念,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小学阶段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教育,而在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改善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则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的一个方向和目标。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去面对单调而枯燥的数学教学,而且还能够让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小学生树立课堂主体地位,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找到问题的解决方式,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比如说在学习到小学一年级时,会让小学生去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这时大多数老师都会直接告诉小学怎么去数数,怎么认识1-100这些数,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够提高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小学生的思考和记忆。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想象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准备好100根小棒,因为小学生们都已经对10以内的数字非常了解,那么就可以让大家按10个一组的顺序对这100个小棒进行平分,在这个平分的过程中,不但让小学生熟悉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能够让他们进行思考,想一想这10与100到底有什么关系?这样小学生就可以在思考的同时,找到问题的答案,学会自主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为小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动手及动脑能力都比较差,但他们的好奇心却非常强,所以老师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通过数学活动和教学实践来让小学生进行亲身的体验,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去进行思考,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与感悟,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们的人文精神。



        比如,还以上面《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数学老师为了提高他们对数字的思考能力,可以让他们在按10个一组平分之后,再按5个小棒一组,2个小棒一组进行分类,想一想这样的分组方法,哪一种更快一些?如果让大家一根一根的数是不是要比10根10根的数慢上许多,促使小学生进行思考,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小学生好奇心的追逐下,老师还可以继续引导,让他们数出25、31、47个小棒,这样就会又一次激发他们去思考,因为按上面的分组是无法得到5、1、7这样的数字的,只有数出2个10,再数5根小棒,才能够得到25,其它两个数字也是一样,要把捆破开来数。但这时肯定有的同学会想到更好的办法,他们会说:47这个数可以用4个10,1个5和1个2来组成,这样分三组就能够拼出这个数,这时老师一定要及时的表扬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也让他们明白了25是由2个十,1个五组成;47是由4个十,7个一组成;31是由3个十,1个一组成。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还可以在数学体验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愿意主动的去进行独立思考。
        2.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玩心最重的阶段,他们不会固守课堂规则,更不会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感兴趣,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从小学生们爱玩的天性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游戏与玩耍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与乐中去感悟数学思想及方法,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比如说,在学习到《比大小》时,老师可以进行提问,然后让小学生们去思考:“小明有5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小文比小林多几支铅笔?”可以让小学生利用小棒,自己动手去进行摆放,看看摆放成功以后的结果是否与自己的思想意识统一,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在对“比大小”问题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果小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的话,老师可以拿一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物来进行引导,比如说可以用水果来进行比较,给小明5个桔子,给小红3个桔子,让大家想一下谁的桔子更多一些。这样的思考过程,不但调动起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性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明朗,对数学问题的感悟就更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本身就对数学教学的枯燥性比较反感,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切忌用大量的习题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要运用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生动性、趣味性及灵活性,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性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的好胜心得到满足,从而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达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思维发育尚不成熟,作为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用生活中最简单、易懂的问题去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充满兴趣中去进行数学知识的汲取,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达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超,简华.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3):112-113.
[2]周桂君.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