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困惑与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林逢春
[导读]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福建省德化第一中学  林逢春

【摘 要】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目前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为研究切入点,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高中学生;创新能力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十分落后。尤其是信息技术,由于其不是高考考试科目,教师常常忽视其重要性,在教学中出现教学态度不认真、授课不够严谨等现象,甚至随意调换信息技术课程等。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还会影响学生不愿认真参与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降低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则是以听课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时,基本上是以教师操作演练为主,学生则是跟着学习进行操作。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对教师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并且呈现出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以教材为中心,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资料过于专业化
        与初中和小学阶段相比,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理解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就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而言,其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以致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一)更新教材内容。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切实结合现行教材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其与当前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具体来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时时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动态,并将其加入课堂教学中,确保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前沿性,逐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必须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实践教学的比例,引导学生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提出新的想法,并逐渐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鉴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操作技能等,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Word 2007”的课程教学中,某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Word 2007 包含了哪些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然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析,并派出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其创新能力。
        (三)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保证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点。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及时更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充分借助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Excel 2007”的课堂教学中,某教师设计了一个运动会结束后统计各班学生得分情况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利用Excel 2007的知识,结合运动会成绩、班级名称、学生姓名、运动会时间等,制作表格。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并在主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完成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高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实践动手愿望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动画、视频、音乐等形式,将信息技术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其他学校进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由问题作为载体,进行信息课堂的师生互动
        问题是开启知识学习的大门,同时它也是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在教学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时需以问题作为导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知识。
        例如在教学《防治计算机病毒与保护软件著作权》这一课程时,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如——计算机病毒到底是指的什么?你们能够对著作权做出解释吗?由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积极讨论,点燃学生学习本节课程的热情。接着教师随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营造一个较好的生生互动场景。提出问题:计算机病毒的来源渠道有哪些?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防治计算机病毒?你们能够提出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创新思路吗?你们了解到了哪些软件的著作权?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提供了一个有效方向,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大多会与小组成员展开积极交流。他们会通过合作学习梳理出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到计算机病毒对于计算机的危害。教师可借此打牢学生在计算机病毒知识了解方面的基础,继而进行信息课程教学。突出师生互动教学优势,提高高中信息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在基本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同时,教师还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材内容,并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在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长贵.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