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 李琦

发表时间:2021/7/2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月上   作者:李琦
[导读] 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过多参与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时候,班主任管理得越多、越勤,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玉环市新城学校  李琦

[摘 要]在初中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过多参与不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时候,班主任管理得越多、越勤,学生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初中班主任需要把握好教育的尺度,真正促进初中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具体的策略方面,班主任要化解师生的信任危机、避免德育的矫枉过正及成为学生的言行榜样。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道德品质
        一、化解师生的信任危机
        著名教育家巴尔特指出: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载有爱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仅仅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学会信任学生、爱学生,在师生之间架构起良性沟通的桥梁,从而实现预期的德育效果。
        很多初中班主任习惯用质问的方式与初中生沟通,如:“你的作业是自己完成的吗?”“你这两天上课是怎么回事?总是心不在焉!”“你为什么总喜欢在课间打扰别人?”这一系列的问题看似关心学生,却折射出他们对自己的学生缺乏基本的信任,容易导致师生之间信任危机的产生。应该说,这些班主任都是负责、勤奋的,他们时刻关注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但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对教师这样的“勤奋”并不领情。试问,如果学生反过来质问班主任:“您上课前都做好准备了吗?”“您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吗?”“您布置的作业都经过深思熟虑了吗?”那么班主任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呢?他们会不会因为学生对自己缺乏基本的信任而有所不悦呢?
        孔子说:“亲其师,信其道。”初中阶段学生的内心是敏感甚至脆弱的,他们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如果班主任始终用怀疑的心态看待学生,并在无形中给学生贴上相应的标签,这会导致很多学生对班主任失望,进而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只有学会表达爱、给予信任,建构起师生交流的平台,推动彼此之间和谐关系的产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真正提升教育质量。因此,在对初中生开展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对事件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研究,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己对学生的“认知”做出简单的判断,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班主任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理念,真正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信任和爱,化解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进而实现有效的德育。
        二、避免德育的矫枉过正
        初中生正处于生命的成长阶段,他们对于很多事情还缺乏警惕意识,产生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很多班主任会下意识地对某些现象敏感起来,习惯性地主观臆断,不断夸大事情的严重程度,甚至产生过度的反应。比如,有些班主任只要看到男女同学关系比较好,就会误以为他们早恋了,并想方设法地“棒打鸳鸯”;看到初中生稍微打扮了一下,就直接将“不把学习放在心上”的大帽子扣在他们头上;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打了瞌睡,就以为学生在家打游戏。



        其实,这些班主任并未真正地走近学生、彻底地了解学生,仅仅根据看到的表象就给学生“扣帽子、贴标签”,甚至将初中生本就常见的现象视为道德层面的问题,更有甚者兴师动众地对他们进行所谓的批评和教育,使得初中生尴尬、难堪,进而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在遇到这些正常的现象时,班主任不必过度紧张,可以适当地冷却处理,尊重初中生的发展特点,从而避免德育的矫枉过正。
       比如,曾有一对男生和女生,他们智力发展相对滞缓,行为意识和语言水平都稍微比其他人弱一些。平时,他们不与其他人交流,也没有违反纪律,更不会对其他人的学习造成影响。有位任课教师发现他们经常来往,很多时候相谈甚欢,觉得他们关系不一般,肯定早恋了,并向他们的班主任反映了这个情况。面对这样的反映,如果是过于勤奋的班主任,他估计会暗中跟踪,在抓住“现行”之后,立刻对他们开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将他们作为反面典型对其他学生进行教育,甚至与双方家长进行联系,及时终止这段“感情”。但这位班主任却非常淡定,凭借自己对两位学生的了解,判定任课教师过度紧张了,对两位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冷却处理,并在之后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与他们进行交流,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交换了彼此的意见。在良性沟通之后,两位学生接受了班主任的意见,有意识地调整交流、互动的方式,保持彼此的距离。更为关键的是,两位学生在被班主任“约谈”之后,并未对班主任产生厌烦的心理,一直都与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在感受到班主任的信任和爱之后,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三、加强德育教育
        想要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效率,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之外,还要提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因此,班主任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并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间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既能成才也能成人。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宣扬优秀的传统美德,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
        四、注重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管理是绕不开的话题。大多数初中生对网络都非常熟悉,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电子设备。有的学生甚至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这将会影响到其学习和生活。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学生的性格也会变得更加孤僻和内向。甚至有的学生由于长期依靠网络交流,致使其实际人际交往能力下降。针对此,班主任不能一味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而是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积极教育作用。同时,班主任还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正视网络和自身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在初中生的德育中,班主任过于勤奋未必是好事。在纠正学生的不当言行时,班主任要有所侧重,遵循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内在认知的基本规律,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入手,寻找适当的教育方法,实现最佳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梁思华.网络环境下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对策探究[J].教师,2019(25).
[2]王玉娥.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